1、“文財神”范蠡
財富來源:經商
資產: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
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戶人(今河南淅川縣寺灣鎮),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稱為“商圣”。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之后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后定居于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結局:隱居,善終。
2、“明朝首富”沈萬三
財富來源:
墾殖發富,富豪贈財,出海通番
資產:“資巨萬萬,田產遍于天下”
沈萬三,本名沈富,又名沈秀,字仲榮,號萬山。行三,時巨富為萬戶,故世稱萬三。祖籍元朝江浙行省湖州路烏程縣(今屬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商人沈祐第三子,中國元末明初的商人。
沈萬三其父始徙于平江路長洲縣(今屬于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之周莊,率族人開墾荒地,以農業發家。沈萬三繼承父業,率其子弟盡力農事,廣辟田宅,富累金玉,又以周莊作為商品貿易與流通基地,廣集貨資,迅速成為江南第一豪富。
他捐資幫朱元璋重修長城和敕勒,還打算用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
結局:被朱元璋流放云南。
3、“戰國傳奇商人”呂不韋
財富來源:經商,投資,從政
資產:富可敵國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姜子牙二十三世孫。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
呂不韋早年往來賤買貴賣,累積千金家財。他輔佐秦始皇登上王位,通過幫助贏異人回國即位,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他的經商經歷和政治智慧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
呂不韋登相位后,模仿戰國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達三千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學所聞著寫成書,匯集而成《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內容包含哲學、史學、政治、道德、天文、地理、農業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有嚴謹體系的學術著作。
結局:謀反被牽連,被秦始皇賜死。
4、“晚清首富”胡雪巖
財富來源:
經商、錢莊、挪用官銀借貸放貸
資產: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字雪巖,出生于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后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
胡雪巖憑借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I辦私人錢莊,后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余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結局:被革職查抄家產。
5、“儒商鼻祖”端木子貢
財富來源:經商
資產:富致千金
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儒商鼻祖,春秋末年衛國黎(今河南省鶴壁市??h)人??鬃拥牡靡忾T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門十哲之一,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還善于經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之間,富致千金。他的經商活動為孔子提供了經濟保障,使得他能夠周游列國。
“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
結局:善終,被后人敬仰。
6、“商祖”白圭
財富來源:經商貿易
資產:富甲一方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其師傅為鬼谷子,相傳鬼谷子得一“金書”,鬼谷子將里面的致富之計(“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傳于白圭。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白圭還認為真正的商人,不應惟利是圖,應當有“智、勇、仁、強”四種秉性,具備姜尚、伊尹等人的智慧、計謀,方可成就大業。
???他精通天文學和農業,并成功預測了農業收成,因此成為了富有的商人之一。他經商時善于利用天機和地理規律,通過多年的經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開辦了最早的商學院,教授人們如何做生意。他深信商業的規律,并以此為基礎創立了成功的商業模式。
結局:善終。
7、“山西首富”喬致庸
財富來源:經商
資產:富甲一方
喬致庸,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喬致庸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商”。
出身商賈世家,由兄長撫育。兄長故去,棄文從商。在喬致庸手中,喬家的事業比起乃祖乃父時候有了極大拓展,先是由“復盛公”派生出復盛全,復盛西,復盛油坊,復盛菜園,復盛西店,復盛西面鋪等商號,“復”字號商業金融集團成為了資力最雄厚,連號最多,聲勢最大的一個商業組織,下屬的眾多店鋪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滲透在各行各業里,經營范圍十分廣泛。
晚年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專家學者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
結局:善終。
8、“錢王”王熾
財富來源:經商
資產:富甲一方
王熾,字興齋,云南彌勒縣虹溪人。清朝時期位居一品的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王熾“幼而穎異”,但由于父兄早逝,家計甚窘,少年的王熾不得不放棄讀書,拿著母親變賣首飾和衣物湊得的20兩銀子,出門學做生意。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里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于是,他擴大經營范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于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在王熾20歲時,他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在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后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
結局:善終。
9、王元寶
財富來源:販運琉璃
資產:富可敵國
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吃發菜等等對于民間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
結局:善終,好名聲。
10、巴寡婦清
財富來源:丹砂礦
資產:富甲一方
巴寡婦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戰國時代大工商業主,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丈夫死后,巴寡婦清守著家族企業,成功地經營起了丹砂礦,并成為了一個女企業家。她的成功源于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對資源的壟斷。她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
秦王嬴政并將她留在咸陽客居,以頤養天年。巴寡婦清得到秦王嬴政的賞識,歷史上也唯此一人。
結局: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