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是最早測定出的節氣之一。今年冬至的開始時間為12月22日11:27:09。此時,北斗星的斗柄指子的方位,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以后,白晝會一天天延長,黑夜則一天天縮短。冬至開始的時候,表示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到了,也是陰衰陽盛的開始。
冬至三候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一候,蚯蚓結,古人認為蚯蚓陰曲陽伸,冬至的陰氣仍強盛,蚯蚓交結如同繩子。
二候,麋角解,麋鹿的角朝后,故屬陰,冬至后,陽氣漸盛,麋鹿角會脫落。
三候,水泉動,由于陽氣初生,山中的水泉可以流動,并且帶著溫熱。
冬至節俗
冬至祭祖是我國的重要禮制。古人有冬至日祭祀神靈、祖宗和供奉黍糕的習俗,稱為“祭冬”。除了祭祖外,還會在冬至這天掃墓,表達對先人的緬懷。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晚輩要禮拜尊長,學生要禮拜老師,謂之“拜冬”“隆師”,“隆”即尊崇之意,尊師重教是我國千古傳承的優良傳統。
明人彩繪圣跡圖漢高祀魯圖(局部)
孔子博物館藏
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數至九九則冬去春來,故有九九消寒之說,亦稱九陽,這種風雅別致的活動稱為“數九”。最常見的方式有“畫九”和“寫九”。畫九就是染梅花瓣,梅花瓣共計81瓣,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則九九盡,春天臨。寫九即選擇九個九畫的字聯成一句,日涂一筆。最常見的就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了。
故宮養心殿大修前掛的《消寒圖》
冬至茶事
每到冬至,我們的身體容易出現皮膚干癢、口干舌燥等不適感,宜多飲熱茶喝溫水,驅寒潤燥。
選擇茶葉的茶性也以平和溫熱為宜,可以選擇紅茶、黑茶、老白茶、巖茶、陳年老生普等。要注意的是,體質偏燥的朋友就不宜喝過多的紅茶。
“冬至大如年”,冬至的重要性僅次于除夕,所以又有“亞歲”之稱,古人對于冬至十分重視,在外的游子要趕回家中,與家人共吃團圓飯,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北方人則是要吃熱騰騰的餃子,高足盤在此時的餐桌上,也成為了一種團圓的象征,浸潤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陽氣始萌,春有歸期,“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最漫長的黑夜終將過去,陽氣開始悄然萌動,默默地為萬物復蘇,做著鋪墊,冬至到了。春節在“數九”中,一天天地更近了,我們與家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