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東漢時期,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月(臘月),漢朝天子便會開始給群臣發放年終獎,文武百官人人有份。那個時候自然還沒有“年終獎”這個名詞,古人也給這份福利取了個文雅的名字,由于這是皇帝在臘月發放給群臣的賞賜,所以稱作“臘賜”。那么東漢的年終獎一次到底能發多少呢?
《漢官儀》中有相關記載,其中“大將軍”、“三公”等官職僅錢款一項就可獲得20萬錢,當然還有其他實物獎勵,比如牛肉等等。那時候大將軍的月薪不足兩萬錢,東漢的20萬錢年終獎相當于是大臣一年的工資。這個數目相必現在也沒幾個公司能一次性發放一年的工資數的年終獎吧。
與東漢比起來,大宋可就不那么仗義了。據史料記載,宋朝的發放年終獎,對于平時不缺錢財的文武百官來說,這點福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宋朝的年終獎是沒有現金獎勵的,幾只羊、幾石面、再來兩壇黃酒基本也就這么多了。但是大宋發放年終獎是有時間講究的,一般都是在冬至這天發。殺只羊,喝點黃酒也是很愜意的。
雖然大宋的年終獎少的可憐,但是大臣們平時的工資待遇是不低的。也可以理解為年終獎只是平攤到平時的工資里了。其實年終獎這個東西,也是對員工這一年工作的肯定。
我們再來說一說年代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是怎樣發年終獎的。清朝的年終叫荷包,荷包也是現在紅包的原型。大清王朝的天子們每年會在年底給文武百官“發紅包”,也就是那時候所稱的“荷包”。
荷包分為大、小、微三種類型,里面分別裝有玉石、金銀等各類錢財寶物,除了有“年終獎”這層含義之外,荷包還肩負著新年祝福的使命。《嘯亭續錄》中就有“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的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