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而“養生”一詞,則是指通過各種方式,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從古至今,歷史上出現的養生大師們,可謂是不勝枚舉,今日,我們趣談古人是如何養生的。
一、莊子——清凈無欲,辟谷食氣
「養生」一詞,最早就是出自于《莊子·養生主》。莊子是個養生大咖,主張“忘我、無欲”,認為“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此外,在《莊子·逍遙游》中還這樣講道:“不食五谷,吸風飲露。”
意思是說,人生在世,不要將名利欲望等煩心事放在心上,耳根子清凈,心中無欲無求,沒有世俗煩惱,自然就會長壽。
而“不食五谷,吸風飲露”,說的是不吃五谷雜糧,只靠吐納空氣來補充能量。這種養生法,可以用四個字總結——
不管西北風能不能補充能量,但灌一肚子風的后果,那肯定是很難受。科學證明人體要想健康,需攝入多種營養元素,還是不要輕易嘗試“辟谷食氣”的養生方法。
二、扁鵲——享受按摩,揉腹養生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深諳養生之道。想想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大家的人均壽命只能保持在三十幾歲,而扁鵲卻活到了97歲高齡,可謂奇跡。
至于這個養生秘訣,便是“揉腹”。
腹部作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居所,被古人稱之為“宮城”,乃是氣血發源之地。扁鵲認為經常揉腹有助于除舊納新,通腸滌胃,調和五臟氣血,只要胃腸健康,新陳代謝便會正常運作,人體自然也就能健康長壽。
不得不說,這套理論是很先進的,因為經過幾千年醫學的不斷驗證,證實腸道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之道,改善胃腸道功能,有利于身體各方面的健康。
三、白居易與蘇軾——吃!
食療養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著名的大文豪白居易和蘇軾,又是鼎鼎有名的“吃貨”,兩個人在詩詞里可沒少寫美食。
蘇軾著寫《養生論帖》,認為人若是想變得健康,一是要淡泊寧靜,輕名寡欲;二是要心情保持舒暢;三是要調理飲食,吃好喝好。
但眾多養生美食中,白居易對「粥」尤為推崇,“何以解宿齋,一杯云母粥”、“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先進酒一杯,次舉粥一甌。半酣半飽時,四體春悠悠。”……
好家伙,喝酒的同時還要喝粥,喝得半醉半飽的時候,感覺到四肢都年輕暢快起來了。
四、陸游——泡腳
陸游作為一代文豪,自有一套自己的養生之法。他除了和白居易一樣推崇喝粥養生之外,還很喜歡泡腳養生。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熱可卻;秋天洗腳,潤肺濡腸;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為了表達出泡腳的暢快之情,陸游還曾寫詩云:“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由此可見,陸游是真的非常喜歡泡腳。
“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德,大德者方得其壽”——養生學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其中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道學等等,博大而精深。
但是養生就像減肥,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長久的堅持。嚴格的自律,良好的心態,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我們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