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河塬城址位于寧夏彭陽縣新集鄉姚河村北部,地處隴山東麓涇水流域上游的李兒河、大河、小河匯流切割而成的三角形臺塬地上。城址系2017年4月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彭陽縣紅河流域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經過考古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城墻、護城壕、高等級墓葬區、小型墓地、宮殿建筑基址、鑄銅作坊區、道路、水網等遺跡,出土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骨角器、象牙器、蚌貝飾、原始瓷器、甲骨文等珍貴文物,取得一系列的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
姚河塬遺址航拍大景
姚河塬城址鑄銅作坊區位于內城東北部、高等級墓葬區南側、宮殿建筑基址東北側。經2018年以來的考古發掘,發現灰坑、房址、烘范窯址、爐子、儲水池、儲泥池、摻和料堆積、水渠、道路等遺跡,出土陶范1000余塊,可分為容器范、車馬器范、工具范等,另有刻刀、磨石、石刀、骨錐等鑄銅工具,熔渣、爐壁、范泥、鼓風嘴等遺物出土。
2021年鑄銅作坊區布設5×5米探方40個,發現并清理灰坑2座、踩踏面10處,其中H67出土較多的爐壁、陶范及紅燒土塊,此外還發現有疑似灰坑、爐子、窯址等遺跡現象,出土遺物有銅渣、爐壁、陶范、坩堝、陶器、骨笄、骨鏟等,發掘的遺跡遺物進一步完善了鑄銅作坊區的產業鏈。
2022年繼續鑄銅作坊區的發掘工作,布設5×5米探方33個,發現并清理灰坑4座、水渠1段、踩踏面4處、墓葬1座。其中H68出土大量陶范、動物骨骼、銅渣、蚌片等;H73出土大量紅燒土塊,其位于烘范窯南側附近,可能與烘范行為存在一定聯系;水渠與此前發現的東側水渠相連,渠內存在多次清淤現象。此外還發現有疑似灰坑、爐子、儲水池等遺跡現象,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出土遺物有陶器、骨器、石器、銅渣、陶范、爐壁、蚌器、紅燒土塊等。從現有遺跡遺物來看,我們推測圍繞水渠還存在其他鑄銅相關活動,如熔煉、澆鑄等操作環節。
H73出土爐壁堆積情況
姚河塬城址鑄銅作坊是目前所知西周早期位置最西北的一處鑄銅手工業遺址。通過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與鑄銅有關的遺跡和遺物,完善了與熔煉、澆鑄環節有關的手工業操作鏈,對于該作坊區的發掘將有助于深入研究西周鑄銅技術體系及鑄銅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