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海經》《風俗通義》《歷代神仙通鑒》等古籍記載:東海有一座長著桃樹的度朔山,山上住著神荼、郁壘兄弟二人,每有妖魔鬼怪出現,他二人就用葦索將其捆綁起來,投擲到山下喂老虎。
民間認為,神荼、郁壘是驅除邪惡的正義化身。因此,每逢大年三十,人們要在門外掛兩塊桃木板,或繪神荼、郁壘形像,或書寫符箓,借助他二人的威力,保佑平安。但是繪圖與畫符是一門專業(yè)技巧,一般人來不了,只好寫上神荼、郁壘名字,或者干脆素面朝天。這就叫“桃符”,也是最原始的門神。
唐朝以后,神荼、郁壘的門神地位逐漸被秦瓊、尉遲恭所取代。
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從父親李淵手中奪得帝位。雖然登上皇帝寶座,但總是心有不安,整日疑神疑鬼,夜不能寐。秦瓊、尉遲恭自告奮勇,為其守門值夜,有兩員頂尖大將守門,自然睡得心安理得。但長期下起也不是個事,于是便想了個權宜之法,命畫工將秦瓊、尉遲恭的形像畫在宮門上,自我安慰,平衡心理。
到了宋代,民間藝人將秦瓊、尉遲恭的形像制成木版年畫,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甲胄門神,又叫武門神。
另外還有一種增福門神,又叫文門神。
五代十國后期,后蜀政權的國主叫孟昶。
北宋乾德二年(961)除夕,孟昶見宮人們忙著換桃符,他順手拈筆,在桃符上寫了兩行聯語:
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
過罷年,后蜀政權就被趙匡胤滅國了,降為一個軍事管制的行政區(qū),說來也巧,行政區(qū)的最高長官叫呂余慶。
另外,趙匡胤的生日叫“長春節(jié)”。桃符上的“余慶”“長春”都與這兩件事暗合,宋朝人認為桃符上寫聯語是吉兆,爭相效仿,在桃符上寫上吉慶語言,這便是桃符向春聯過渡的一種變異。桃符也被稱作“對板”。
過春節(jié)貼春聯,形成一種定制,始于明朝洪武年間。《簪云樓雜話》記載,朱元璋定都南京,決定在年節(jié)下熱熱鬧鬧慶賀一番,他下了一道喻旨,南京全城都要貼對聯慶賀。他在微服巡察時,發(fā)現有一戶人家只貼了兩條紅紙,沒有寫字。詢問其原因才知,這戶人家以屠宰和劁豬騙蛋為業(yè),不識字,不會寫。朱元璋命人取過筆硯,信手題了一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從此,約定俗成,過年貼對聯一直延續(xù)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