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字古語博大精深,成語是我們語言中的一大特色,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所以很多成語來源于古人的生活中,甚至很多來源于古建筑中,如今有些已經不是原本指古建筑本身的意思,但引申出來的意思又和古建筑原義頗有淵源,有些如今依舊是建筑的形容詞或者指代建筑的詞,本文就整理了一些如今的成語中和古建筑有關的詞,看看原本說的是哪些古建筑相關的知識。
雕梁畫棟
指在棟梁等木結構上雕刻花紋并加上彩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筑藝術。后來也指房屋華麗的彩繪裝飾。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彩繪就是俗稱的丹青,而古建彩繪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繪制裝飾畫,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壽命。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和蘇式彩畫。
故宮上的彩畫
畫棟飛甍
是指有彩繪裝飾的屋梁,高聳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麗堂皇。《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汪大尹看這子孫堂,也是三間大殿,雕梁繡柱,畫棟飛甍,金碧耀目。”
碧瓦朱甍
青綠色的瓦,紅色的屋脊,甍是指屋脊的意思。唐·杜甫《越王樓歌》:“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形容建筑物的華麗美觀。
雕欄玉砌
雕,雕繪;欄:欄桿;砌:臺階,用彩畫裝飾成的欄桿,用玉石砌成的臺階。指富麗堂皇的建筑。多指宮殿。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鉤心斗角
勾心原指宮室建筑的內外結構精巧工致,而非如今的多比喻人與人相互之間的明爭暗斗。唐·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原來是指建筑飛檐,相互交錯,一個角對著另外一個建筑的兩層的中心。然后其他角又與其他建筑相互交叉。如今著名的孔府中可見建筑之間的“鉤心斗角”,一些仿古建筑上也按照古代的“鉤心斗角”安排構造。
建筑間的“鉤心斗角”
拐彎抹角
都知道其中意思繞彎不直接。但在建筑中,是指古代江南的建筑物密集,為了方便和安全,墻角都不是直的,而是被抹掉。
瓊樓玉宇
月中宮殿,仙界樓臺。宇原本是指木架構最下面檁,屋檐邊緣位置,后泛指房屋。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筑物。晉·王嘉《拾遺記》:“翟乾祜于江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瓊樓玉宇爛然。”
亭臺樓閣
泛指多種供游賞、休息的建筑物。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但亭臺樓閣,樹木山石,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亭,亭子,一種有頂無墻一般只有一間的建筑物;臺,為生土構筑物,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盛行的建筑形式,當時的諸侯國為了顯示其勢力,紛紛建造高大的土臺,“臺”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登高睛望,具有軍事作用,以后則演變為奢侈華貴的象征。樓,《說文》中有:“樓,重屋也”,重屋,即重檐。證明井干與重檐,是當時的主要結構形制。古代“樓”與殿結合,產生平面矩形的建筑形制,如樓閣式建筑。
樓閣臺榭
樓:高樓;閣:架空的樓;臺:土筑的高壇;榭:臺上的房屋。泛指高大華麗的建筑群。晉·葛洪《西京雜志》第四卷:“樓閣臺榭,轉相連注,山池玩好,窮盡雕麗。”“臺榭”是古代高臺建筑的總稱。臺是謝的基礎部分,先是累十為臺,之后架木為臺。“樓閣”建筑與臺榭的區別,是“樓閣”建筑直接從地面建起,臺榭是在高大的臺子上建樓。
鴻圖華構
指宏大華美的建筑景觀。明·張居正《宮殿紀》:“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建都燕薊,我皇上龍飛襄郢,三大都在寰宇間,皆據百二之雄勝,萃岳瀆之靈秀。鴻圖華構,鼎峙于南北。”通過古文可知,當時是指宏大的都城宮殿建筑。
丹楹刻桷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紅色,椽子雕著花紋;形容建筑精巧華麗。《左傳·莊公二十三年》:“丹桓宮楹。”
故宮里的建筑構造
飛閣流丹
凌空建造的閣道涂有鮮艷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麗。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寫道:“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重樓飛閣
意思是樓臺高閣很多,飛閣:架空建造的閣道。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城內瑤光寺》:“在城內作光極殿,因名金墉城門為光極門,又作重樓飛閣,遍城上下,從地望之,有如云也。”樓在東漢時稱重樓,閣的形式在此時已經使用,因此,習慣上將樓與閣合稱為“樓閣”,但樓與閣也有區別,在當時,樓不設平座,而閣必有平座,以后平席成為共有的部分。
雕梁繡戶
意思是雕花、彩繪的門戶、棟梁。
層樓疊榭
層:重復,接連不斷;榭:建在臺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錯落有致,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原來并不是個集鎮,只有幾家人家,住在這山坡之上。因山有高下,故看去如層樓疊榭一般。”
從這些成語中,不難發現,古代形容建筑,在建筑構件上進行裝飾彩繪,門窗上的精美裝飾,在建筑中也很重要。而鉤心斗角和拐彎抹角,雖然脫離了原本意思,但在古建筑上原義也凸顯了古建筑精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