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文物保護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但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大量破壞文物古跡、影響環境等現象。如:2023年11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南省發現,新鄉市輝縣、衛輝等地違規挖砂采石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導致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遭到破壞,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
在城市建設中對文物保護提出新要求,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是要做好保護與開發兩者之間關系。我國目前大多數文物建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二是應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設計不同類型建筑物及規模層次上各具特色景觀;三是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素質水平與服務質量。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必須以保護為前提,堅持“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要把人們對文物古跡、歷史價值及文化內涵等方面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出自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一、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ㄒ唬┏鞘薪ㄔO對文物保護的影響
城市建設對歷史影響:1.歷史建筑的存在,是我們人類文明進步,不斷完善和發展。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文化生活,城市作為一個公共場所、居民活動空間、物質生活設施等都會被納入到城市規劃范圍內來考慮其功能與作用,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飛速地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了許多問題如:人口激增導致交通擁擠堵塞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效率及居住環境質量,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造成了大量住宅建筑空置,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
2.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產物。它具有獨特而鮮明、豐富多彩等特點,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著舉足輕重作用不可替代,同時也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且不可或缺;
3.城市建設對文物保護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導致交通擁擠堵塞嚴重阻礙了城市居民正常生產活動,城市中的各種建筑都會被大量拆遷,在城市中,一些建筑被拆遷,一些人因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也成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巨大挑戰,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建筑物大量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這些城市建設對文物保護產生很大影響;
4.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導致許多古建筑遭到破壞,同時由于城市規劃不合理和不規范造成居民日常生活不便。城市建設的改變,對文物保護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高樓建筑被拆除而造成嚴重損失,同時由于城市規劃不合理、不規范導致居民生活受到干擾,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和主導地位使人們失去了賴以生存家園與發展空間;
5.城市環境破壞嚴重影響人民正常生產活動秩序也是保護建筑物不可能出現問題之一;
6.城市建設對文物保護的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高樓建筑被拆除而造成許多房屋遭到損毀,在城市建設中,人們對文物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同時又存在著很多問題,城市建設的改變導致了建筑形式和功能也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建筑物本身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得部分人在追求居住環境品質時卻忽略了其內在價值及文化內涵,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對文物保護產生了影響,首先,城市建設的改變,使建筑形式發生巨大變化,人們對歷史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其次是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而出現的現代化文明社會,最后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所帶來的是信息爆炸性增長以及各種新型材料應用而生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著文物保護工作向更高要求邁進,在這種背景下對文物保護進行新設計和施工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ǘ┪奈锉Wo對城市建設的影響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古代對文物保護的研究主要是以儒家思想和道教為主,在當時由于政治原因人們將自己作為一種宗教活動來對待。這種做法也就導致了許多人認為“官當”就是一個朝代中最基本、最有權威性以及最高等級,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使城市建筑成為城市形象塑造者角色時,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古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價值已經遠遠超越其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被人們忽略甚至是忽視掉了,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古建筑群在現代生活中失去它原有的文化價值。所以,如何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需要思考并解決的,“文物”作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資源之一,隨著時代不斷進步與經濟飛速增長人們對物質財富要求越來越高,而城市建設又為文物保護提供了廣闊空間與機遇,同時也使其具有一定程度上功能作用和地域特色性;在現代文明中保護好這些歷史遺跡,也可以為城市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對現代文明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保護好歷史遺跡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三)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辯證關系
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但又相互影響。在城市規劃中對歷史建筑保護和修繕方面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把“天”放在首位。古人曾說:“一尺之高、二尺之大矣!”因此我們每一個朝代所建造都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而設計出來的建筑物,這就充分體現了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設計之間是有很大差別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矛盾之處所在;同時也體現了古代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城市規劃中要注重保護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加強對古建筑風貌特征等方面研究工作,并在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區域內各部分所包含有什么關系及差異性等等一系列問題所在,同時也應該注意處理好兩者間存在的矛盾沖突點,從而更好地促進二者共同發展。
二、我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規劃方面
城市建設應以保護為中心,在規劃過程中,要把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重點,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同時也要注重人文環境和自然景觀的設計。
1.歷史遺跡是指那些曾經記錄著人類社會發展及演變進程、形成與演化等各種事件及其變化原因;
2.城市的歷史文化遺跡是指對人類社會活動及其產物進行記錄、保存和保護,包括文物古跡,如:唐卡遺址等,在我國現存有許多具有代表性地古建建筑遺存,例如西安兵馬俑博物館中就曾出土過很多古代青銅器及青銅制品;
3.城墻也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秦都宮的前身之一“漢室”與現代城市建設緊密相連的城墻群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陜西古城共同構成了西安特有旅游資源,西安的漢室文化也是其歷史文化遺產;
4.城墻作為城市發展和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保護中體現了對歷史文物古跡進行合理、科學地改造,使之成為保存完整,具有觀賞價值與教育意義等。但在對其保護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古城墻群的建筑風貌、結構和空間布局不適合現代人居住與生活;
5.城市建設缺乏歷史文化遺跡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西安古城歷史文化遺產庫的建立不夠完善以及開發模式單一,針對以上問題,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在進行規劃時,要考慮到歷史文化遺跡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例如西安市城墻群中出土了大量古遺址、古墓等文物資源以及一些重要建筑如:鐘樓(城)石庫房、西遞塔(城南新區)城建展館等等,也有部分古建筑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或遭到拆遷重建,因此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在進行規劃時,充分考慮了歷史文化遺跡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結合城市發展實際情況綜合分析論證其可行性。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效果圖(圖片出自于:西安日報)
?。ǘ┏鞘泄芾矸矫?/span>
1.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是歷史人物,有的是現代建筑物,也會被一些古風、古橋等這些東西所影響。所以我們要重視起古建筑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關系問題,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每一個文物以及文物古跡不受破壞并且不損害整體形象和人民群眾利益;
2.加強對古建筑施工管理及維護人員素質培養城市建設中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來進行建造與維修,因此要加強對施工管理及維護人員的培養,提高其專業素質,從而更好地為城市建設服務;
3.加大對古建筑保護力度。在進行建筑改造、改建時都應該做好相應地修繕和修復工作,同時也應重視對于古城內一些建筑物以及歷史遺存等方面內容的保護與展示:如舊城區部分房屋中存在有損壞嚴重不被拆除或破壞小部分不能對外開放到新城區或者已經開放至今沒有對外開放之處,這些都是我們要注意并及時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去解決,因此要加強對古建筑保護力度的管理;
4.做好城市建筑文物保護工作。在進行古城內歷史遺存和文物以及一些具有重要價值、不可替代性的建筑物修復時,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維護,同時還要積極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如舉辦各種文藝表演等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同時也應重視對古城區部分歷史遺跡及遺址保護和展示,使其成為一座活招牌吸引更多游客參觀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來解決;
5.做好古建筑保護工作的宣傳。在對古城區進行歷史遺產和文物古跡保護時,要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提高人們對于傳統建筑技藝以及現代城市發展理念等方面的認識,同時也應積極開展一些相關教育培訓活動以增強民眾對文物保護意識、加強社會責任意識。
?。ㄈ┏鞘形幕矫?/span>
城市文化的建設,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對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保護。我國有著悠久而豐富多彩多樣、歷史悠久以及多元并存等特點,在這些眾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民族精神與傳統價值觀念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性;另一方面則是要保護好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和民俗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使人們認識到城市建設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重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承和傳統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而這些歷史遺跡作為一種寶貴資源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可以使人們了解并認識到這一珍貴遺產不僅僅只是我們國家民族智慧與精神上的財富、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最值得紀念與信任的是它所承載著人類共同勞動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方式以及為之奮斗,因此,在城市建設中,我們要保護好歷史遺跡,使其成為人們了解和學習的地方,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對一些傳統文化進行開發與整理,使其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并以此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我國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的對策
(一)加強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的立法工作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對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提出明確要求,所以在進行保護工作時,要加強立法。
首先是國家層面上:從1986年頒布《文物古跡保護法》到2015年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于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和條例規定等方面的文件來看;
其次就是地方政府層面上:第一點是制定地方性法規來保障我國城市發展與保存遺產地都必須遵守文物保護法的要求,也要對其內容進行詳細說明,讓人們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做保護?第二點是完善保護制度、加強管理。從我國各地方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要制定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規范條例和政策法規來保障人們生活與遺產地安全;
再次從具體文物保護實際工作上來說:第一點就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立法工作機制,明確規定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守哪些行為準則和原則以及如何去做這些規則、怎樣去保護好我們國家所有人民群眾的利益;第二點是加強對地方性規章制度執行力度,制定地方性規章制度,讓其具有可操作性,使之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實施??偠灾杭訌姺煞ㄒ幗ㄔO是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的重要方面,只有完善好了相關立法工作機制和管理體制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第三點就是要對文物進行分類整理與保管并加大修復力度,提高建筑質量及檔次以滿足人們日益變化多樣的需求;第四點則是從技術上保證其安全性以及實用性,通過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建設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同時也能促進我國城市建設和保護工作。
?。ǘ┙⒔∪鞘薪ㄔO中文物保護的管理體制
首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使其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其次還要制定相應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活動;最后還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素質教育以及安全意識培訓力度以提高管理人員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增強他們在管理工作過程當中應該具有正確處理突發事件能力及素質等方面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建立一個合理有序并能夠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其工作質量,從而使我國的文物建筑和古建筑得到有效保護和完整,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有序并且有秩序的管理體系,使其能夠有效地進行,同時也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素質教育和安全意識培訓力度以增強他們自身專業技能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人人有責;還要加大對于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宣傳工作來確保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出現違法違規現象發生。
(三)完善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機制
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資金投入不成比例,為了提高人民群眾對保護文物和文化資源所起到作用的認識。政府應制定合理有效、科學規范且具有約束力強法律法規來加強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工作,同時也要完善相關制度體系以保證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以及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發展,此外還要加大力度宣傳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使人們了解到中國傳統優秀建筑是如何傳承下來的等一系列問題,讓人們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是如何被傳承的。
我國的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所以在完善相關制度時,要根據國家規定來進行合理有效地管理,首先是政府的財政支出和預算經費;其次就是對于博物館、紀念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所需要資金和設施上給予支持與幫助;再次還應該對文物保護單位提供相應獎勵措施;最后還要加強監督力度并建立相關保障體系以確保其順利實施以及維護公眾安全利益不受侵害等等這些都是完善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資金投入機制,完善我國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資金投入機制。
(四)提高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的技術水平
提高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技術水平,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
1、加強對建筑物和設施進行設計,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建筑要求,例如:在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功能區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應該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綜合分析來確定該建筑物是否滿足國家規定標準及規劃要求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2、提高技術水平,在城市建設中,要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建筑物設計,使其具有先進性與實用性,還應該注意的是:對建筑結構進行合理地優化組合以達到最經濟化的目的,同時還要注重施工過程中各種建筑材料及設備設施之間相互配合等問題;
3、提升管理水平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以及科學技術突飛掘進發展下,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城市建設中要不斷創新建筑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來滿足現代社會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提高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管理水平,使其具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復雜、漫長而又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以及各方面關系,從古至今人類社會都離不開對于文物古跡保護工作,筆者認為文物保護不僅要加強宣傳教育、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監管職能、建立健全法制體系來促進城市建設,城市建設更要以“人居環境”為中心促進文物保護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