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炎黃子孫,自稱是“龍的傳人”,這一點也表現在民俗中,龍的元素特別多。
除了十二年一次的龍年,每年的元宵節會舞龍,端午節都有賽龍舟。
還有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俗語。
“龍抬頭”的故事
每個民俗,都有一段相應的故事,“龍抬頭”也不例外。
傳聞,古代某一年天下大旱,百姓非常焦急,因為春天如果不降雨,就沒法播種,幾乎可以肯定一年的收成就沒了。
百姓又是對上天祈禱,又是祭奠各路神仙,把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沒有一絲效果。
這時候,天庭守護天河的青龍目睹下界百姓的慘狀,心生憐憫。
在沒有請示下,就把天河翻了個個兒,一半的天河水化作甘霖,降落在神州大地。
但這事情被玉帝知道了,他惱怒青龍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刻將青龍壓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頭,除非金豆開花。
百姓們知道后,感恩于青龍的大德,就在天下尋找開花的金豆,無奈不得其法。
直到有一日,一個孩童將家里的干玉米粒放進熱鍋里加熱,隨著鍋里溫度升高,玉米爆裂變成了玉米花。
家中父母聞聲而來問其原因,得知原由后,其父一拍大腿驚呼,這不是就是金豆開花么?
隔日百姓家家戶戶上街支起鍋罩做玉米花,高聲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開花請求釋放青龍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撥開云霧一看,果真玉米為金,爆開像花,故此為金豆開花。
玉皇大帝召來太上老君說道,我身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釋放青龍并官復原職。
壓住青龍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龍抬頭一飛沖天回到了天庭。
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其實是一種天象
神話傳說,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但也傳遞了一個信息——“青龍”。
在中國遠古有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實,這是現代人的稱呼。
在古代四神獸又叫作四象、天之四靈,屬于遠古星宿崇拜的產物。
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里的恒星劃分成“三垣”、“四象”七大星區。
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
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
在青龍的東方,包含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等二十八宿的七個。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
“角宿”后的4顆星是“亢宿”(龍的咽喉),后面4顆星排成簸箕狀的“氐宿”(龍爪)。
其后的“房心尾箕”分別是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這天,角宿一、角宿二先浮出東方地平線。
角宿一(龍頭)放射著藍色光芒,1小時后,“亢宿”也升至地平線以上,子夜時分,“氐宿”出現。
這就是“龍抬頭”的全過程。
這之后,“龍抬頭”的時間會逐日提前,每天提前4分鐘。
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提前”,到4月份晚上9時左右,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
四象后來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顏色代表:東方青色為木,西方白色為金,南方赤色為火,北方黑色為水,中央黃色為土。
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龍之一的黃龍,也即應龍位居中央,乃四獸之長。
“龍抬頭”與“農抬頭”
春龍抬首,鴻運當頭
神話中,除了天象,還有物候,透露著“龍抬頭”與農民耕種的緊密聯系。
二月二前后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這時候,天氣漸暖,農民會開展一年的春耕。
另外,驚蟄是指隆隆的雷聲吵醒冬眠蟄伏于地下的小蟲,如蝎子、蜈蚣。
打雷,也預示著休息的龍王要開始上班了,因此,我國許多地方都會到河畔祭祀龍神,民間和宮廷里都有許多風俗。
明代《蜒署雜記》中有“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言廚,旋繞水缸,稱為引龍回”的記載。
清代《春明歲時瑣記》中說:“二月二日為土地真君生辰,內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游人亦眾,又有放花盒燈、香供獻以酬神者,俗謂此日為龍抬頭”。
除此之外,“龍抬頭”的日子有6大習俗,許多跟我們息息相關。
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農歷的二月初二,無論是走在鄉間集市,還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許多人都在排隊理發!
為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
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擺圍倉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征。
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
圍好倉后,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著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斗都盛不下了。
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吃龍食
二月二還有吃豬頭肉、啃豬蹄和咬豬耳的習俗,都是象征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
人們形容龍能在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征。
在龍的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
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此外,還把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餃子稱為“吃龍耳”。
其實就是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除了吃飯就是串門,輕松愉快。
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
不少人家用蘆葦或林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
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
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
舊俗,兒里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所以,“二月二”是一場盛大的節日,“二月三”也不要忽略,除了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外,在如今的社會,成年人也要不斷學習。
希望大家在今年,都能不斷提升自我,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