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盜墓題材大放異彩,小說、電視劇、電影都吸引了大批粉絲,就筆者個人來言,盜墓題材中紛繁神奇的世界、玄奧博大的道家文化、古代寶藏的燦爛驚艷無不讓人心馳神往。雖不是刻意為之,但卻無形之中宣傳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贏得人們的目光并不為奇。
但最近遼寧抓獲一波摸金校尉后,看到網友的評論,卻覺得有必要區分下考古和盜墓。新聞網友說考古專家比不上盜墓賊,又說都是盜墓,一個是國家層面的,一個是個人層面的。看到這里,筆者忍不住為考古正名了,希望可以提高大眾對考古的認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在了解的基礎上做出評論,也為了共同保護老祖宗留給國人的珍寶。
尋墓:考古人不主動尋墓
盜墓分子是猖狂的,十墓九空,主動尋墓、挖墓、盜墓,之后所尋的寶藏轉賣國外,造成中國珍寶的流失,同時也使中國喪失了研究權。
護墓:考古是專業護墓,盜賊是破壞型
看到有人說盜墓賊就是不在編的專家,比考古專家厲害多了。然而,兩者做的是不一樣的事情。盜墓分子眼中只有那些值錢的金銀珠寶,其他的全都不顧,壁畫隨隨便便破壞,簡帛、絲綢等因為空氣進入而被氧化,迅速變成一堆爛泥,太大的文物帶不走砸碎了帶!
護寶:考古的成果是所有中國人及后世子孫的
有人說,考古的東西最后也是給了國家,和盜墓賊有什么區別。考古的文物進入博物館,被世世代代保護,供所有中國人觀賞紀念,給了國家,何嘗不是借國家留給了所有國人和后世,而盜墓賊所盜的倒是不是流入有錢人之手,就是流到了國外,不再是我們的東西,兩相比較,孰功孰過?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懂了一些考古和盜墓的區別,考古的文物進駐博物館,讓后世子孫得以見證祖先的印記,更是見證自己民族的歷史,15年考古重大發明海昏侯墓便是很明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