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兩朝的工程實踐中,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不斷成熟,相關做法工序逐漸形成定式。清代中后期,官式營造技藝不斷吸收融合,工種逐漸精簡,并形成我們耳熟能詳的八大作即: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畫、糊。
1、木作:分為大木作、小木作。
大木作主要用于屋架結構的木構件營造,是關于木構建筑主體的工種,大木作的構件一般預先加工制作,后在現場組裝,構件基本依靠卯連接。紫禁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以木結構為主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凝聚了木作營造技藝的精華。
小木作負責室內外裝修,諸如門窗隔扇、天花藻井、欄桿樓梯等,極盡精巧之能。可以說木作技藝成就了中國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的獨特地位。
2、瓦作:并不只負責屋頂部分的工作,還負責古建筑的地面和墻面。如屋面苫背、墁磚地面、調制灰泥、砍磨細磚等。都由瓦作執行,可以類比為泥瓦匠。但最引人矚目的還是琉璃瓦,黃琉璃瓦是等級最高的,其后依次是綠、青、黑,彰顯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瓦作總結出諸如九漿十八灰等做法,其復雜精細程度不亞于木作,也是古建筑的主要工種。
3、石作:主要負責采石、石料分割、雕刻等工作。建筑的臺基、石欄桿、踏跺石雕皆是其作品。雕刻好的石構建經過運輸與安裝呈現出精美別致的造型。
但由于機械化加工的沖擊,石作成為諸多技藝中衰落較為嚴重的一項。
4、土作:是關于古建筑地基、基礎等土方工程的技藝,包括夯、碣、打地釘、換土等多種做法。直接關系到建筑的工程質量。與石作類似,土作的很多工序也被機械替代。
5、搭材作:即前文的扎,以架木搭設、扎彩,棚匠為內容的營造技藝。包含搭扎彩棚及設立腳手架等工作,吊裝使用的臨時木架也在其類。
目前搭材作已經完全被現代腳手架所取代,人工吊裝也被起重設備替代,很大程度上順應了時代需求。
6、油漆作:又叫油作,宋《營造法式》中將油漆與彩畫合稱為油彩作,清代將其分為兩個工種,油作主要負責地仗和油皮兩項,具有保護木構、襯底找平的功能。
油漆作共有披麻捉灰等十三道工序絲絲入扣,相當考驗功底。
7、彩畫作:是對木構架進行裝飾的技藝,同時彰顯建筑等級。彩畫作的存在,讓厚重威嚴的木建筑頓時輕盈,按位置不同分為內檐彩畫和外檐彩畫。官式彩畫的形式可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經描拓、扎譜子、瀝粉貼金等多道工序。目前彩畫作基本被完整保留繼承。
8、裱糊作:裱糊作是為室內進行紙張裱糊的技藝。頂棚、門窗、墻面等處的裱糊不僅美觀,還兼具保溫隔濕等功能。其所用漿糊具有防蟲防蛀的特性,對建筑本體也有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