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護古建筑有一條原則,就是政府不能強行拆除私人住宅,要按市價支付賠償金。
最近幾十年以來,英國政府加強了對古建筑的保護力度。1984年,英國成立了一個名為“英格蘭遺產”的組織,專門負責對全國的古建筑進行系統的調查、登記和保護,同時制定了相關法律,使英國對古建筑的保護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目前,英國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共約50萬處,大到皇宮、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門、電話亭,甚至電線桿。
英國的許多城市至今都還能看到中世紀的教堂、維多利亞時期的街道和雄偉威嚴的古堡。英國保護古建筑有一條原則,就是政府不能強行拆除私人住宅,要按市價支付賠償金,如果遭到拒絕,政府可以上訴,如果引起爭議,就要舉行公開聽證會以聽取當事各方、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
在防火方面,英國人有著極強的防火意識和完備的防火設備,不論是新建筑還是古建筑,都有防火門和消火栓,這也使得英國數年來一直是歐洲火災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卡斯爾有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它是由面粉廠改建而成的。為了保留古老的面粉廠墻體和“波羅的面粉廠”的字樣,共花費了7500萬英鎊,而推倒重建只需要3500萬英鎊。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比比皆是,從中也能夠反映出英國保護古建筑的價值觀。
英國古建筑保護協會的創始人威廉·莫里斯曾經說過:“這些建筑絕不僅僅屬于我們自己,它們曾屬于我們的祖先,還將屬于我們的子孫。除非我們將之變為假貨,或者將之摧毀,它們從任何意義上說,都不是我們可以任意處置的對象,我們只不過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日本
千年古都京都市1973年在全國的消防機關中設立了唯一的“文化遺產科”,而且在消防署中設立了文化遺產負責人。
眾所周知,日本的古建筑幾乎全為木制,這些古建筑之所以能夠完好保存上千年,離不開日本人對本國文化遺產的珍視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嚴密消防措施和強烈的消防意識。
作為文化遺產主管部門的文化廳,一貫重視文化遺產的消防措施。文化廳和消防廳委托地方的教育委員會檢查消防系統、制定消防計劃等。所有人要從平時就對有關人員進行消防訓練,以進行初期滅火活動,并且與地區的官方消防隊合作。
除日本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指導外,日本各地方政府也大力建設保護文化遺產的消防制度。千年古都京都市1973年在全國的消防機關中設立了唯一的“文化遺產科”,而且在消防署中設立了文化遺產負責人,加強防火指導,全年都在采取各種措施防止文化遺產發生火災。
截至2012年,京都市指定了1007處特定文化遺產,要求進行徹底的防火管理和建設防災設施。為了提高居民對文化遺產的愛護,京都市還指導文化遺產周圍的居民、團體等組成“文化遺產市民營救隊”,加強防火監控,通過訓練提高消防能力,出現火災時,立即通知119并參與初期滅火、搶救著火點的文物、指導避難等。萬一出現火災,附近居民的努力能夠大幅提高救災能力。目前,京都市已經建有239個“文化遺產市民營救隊”,在消防隊員趕來前,發揮重大作用。
意大利
具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建筑物,未經有關主管機關批準不得拆毀與改建,裝修內部也須經文物部門派人檢查、鑒定和批準。
意大利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最多的國家。
為了保護羅馬古城,1939年,意大利政府開始在羅馬古城南部另辟一座新城,讓其承擔現代城市功能。羅馬人稱其為“新羅馬”。如今,羅馬新城古城分開的做法成為世界許多城市保護古建筑而效仿的對象,也成為了解決現代文明與古代傳統沖突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浪漫的意大利人眼中,保護文物就是保護他們的生活品質,是意大利公民的社會責任。根據意大利相關法規,具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建筑物,未經有關主管機關批準不得拆毀與改建,裝修內部也須經文物部門派人檢查、鑒定和批準。舊市區除非經特批,原則上不再增加新建筑。
為了更好地保護歷史遺跡和文物,意大利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文化遺產部,下有出土文物、藝術品、古建筑、古圖書等18個保護局。還制定了許多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和政策。在資金上,意大利政府每年都會將一定比例的國民收入直接劃撥給文物保護部門。
意大利文化部長的藝術顧問丹尼爾認為,意大利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的成功來源于三個保證:一是政策保證,在意大利共和國憲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意大利共和國負責對國家的藝術、歷史遺產和景點進行保護。二是經費保證,除了相關專項資金配備充足之外,自1996年起,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將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為文物保護的資金。三是專門人才的保證,已有60多年歷史的意大利文物保護中心是培養各種文物保護人才的基地。除此之外,意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組織一個文化周活動,活動期間所有公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歷史悠久的總統府、議會大廈也都定期向社會開放,各級學校還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教育。
埃及
“旅游警察”不僅要保護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還要監督本國和外國游客,防止他們有任何破壞或盜竊文物的舉動。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埃及遍地是古跡,但是,受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埃及自身的考古科研能力非常有限,長期以來,埃及政府允許外國考古人員在其境內從事發現、挖掘和研究古跡的工作。
人們在幾乎所有重要文物景點都能看到大批“旅游警察”。這些警察不僅要保護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還要監督本國和外國游客,防止他們在文物上信手涂鴉,或有任何破壞或盜竊文物的舉動。一經發現,旅游警察有權依法嚴懲。
另外,埃及新的古跡保護法案規定,對破壞神廟、古雕像等古跡以及在古跡周圍建造房屋者,可根據情節輕重,施以不同額度的罰款,最高可達10萬美元,并判處無期徒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