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翠,“點”為點綴,“翠”為翠鳥之羽,是中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它是在金、銀、銅、紙或金屬質底板表面裝飾翠羽的一種傳統金銀首飾制作工藝,是首飾制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
點翠工藝制作出的首飾,光澤感好,色彩艷麗,而且永不褪色。點翠工藝的發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其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在漢代點翠工藝就已存在,它是首飾制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自古的帝王服裝王后的鳳冠,就采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經歷漫長歲月仍是鮮艷閃亮。所以,羽毛點翠工藝這項傳統的金銀首飾制作工藝在中國流傳久遠,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由于翠鳥已是國家保護動物,生產的點翠首飾,均以采用代用品。而點翠工藝也日漸式微。這一種傳統的首飾制作工藝,正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
點翠的美麗背后也飽含著殘忍與奢侈。雖然取羽毛時不會將其直接殺死,但是生取羽毛依然會給翠鳥帶來生命危險。
隨著技術的發展,各類仿制點翠不斷出現。仿點翠一般常見有點藍綢,染色鵝毛,孔雀羽,藍色紙,這樣的飾品基本都是戲裝,漢服頭飾等,人們也更愿意接受這種環保的美麗。
雖然現在看似點翠傳統工藝已經消失,但其實它正以另一種方式存在。通過現代技術,我們用仿制工藝傳承了點翠的美。那一抹驚艷的藍從未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閃耀著獨特的美,以傳統工藝傳承東方美的神韻,演繹中華文明的審美表達,為民族工藝美術和珠寶文化發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