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已深,你是否已經(jīng)感受到和煦的春風(fēng)和嫩芽的新綠,盼望著一場賞花賞景的春游?
古畫中的筆墨,經(jīng)過百年千年,它的絢爛依然還在流淌,千百年前的春天,就是這樣被定格。
《湖山春曉圖》南宋 陳清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畫中有很多佳作描繪春景,你知道嗎,這些景色,在四月的杭州就可以找到……
《四景山水圖》南宋 劉松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桃李爭妍,嫩柳成蔭,遠山迷蒙不清,小草很有生機……南宋劉松年所作《四景山水圖》中的春景圖便是描繪西湖邊這樣稍帶野趣的景色。
四月天,西子湖畔綠意正濃,可見柳枝舞動、淺草春泥、早鶯爭暖的景象,可謂人間春景西湖盡收。
這春意或是從“間株楊柳間株桃”的白堤開始的,春風(fēng)剪開了嫩綠的柳葉,在搖曳的柳枝間,桃花盡情綻放。
再走入西湖深處,溪水潺潺、林木茂密、環(huán)境清幽,更是一派春意盎然、風(fēng)情萬種的美景。
《西湖柳艇圖》南宋夏圭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的春天,在夏圭的《西湖柳艇圖》里緩緩展開。游人坐在臨湖窗邊,一邊飲酒品茗,一邊觀賞窗外湖景。湖中,幾只游船往來于水面之上,那是悠閑舒適的游人們在探尋春日的消息。
西湖的水悠悠蕩漾,春日游覽西湖,最妙莫過于學(xué)習(xí)古人,泛舟湖上。
攝影@陳小彬
“碧波泛彩舟,湖光入畫船”,西湖游船,與秀麗景色相協(xié)調(diào),早已形成了鮮明的西湖特色。
乘畫舫,可以品茗賞景,乘手劃船、搖櫓船,可以深入西湖,在領(lǐng)略到外湖開闊風(fēng)景的同時,體會到里湖的野趣幽靜。
《山徑春行圖》南宋馬遠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春天的江南,云淡風(fēng)輕。漫步于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地鳴唱,讓人無端便想沉浸在這春日的生機里。
玉皇山
“看山如讀畫,游山如讀史”,一年四季登山都別有風(fēng)味,而春日登山更是野趣十足。
沿著青石板路前行,草木蔥蘢,草香裹著花香、樹香撲鼻而來,曲徑通幽,走起來十分舒服。
一路上還會不時傳來幾聲鳥鳴,這可比去一般的人造公園有趣多了!你可以盡情地吸氧、放松,享受遠離城市喧囂的自在……
《田壟牧牛圖》南宋佚名
再看看那郊野鄉(xiāng)村的景色,看那一條小河橫貫而出,一邊是遠山和綠樹,一邊是縱橫的阡陌。稻田里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一位牧人正牽著牛兒怡然自得信步走在田埂上,牛兒昂首朝天,似乎也為周圍那怡人的春意而歡快起來。
龍塢茶園
陽光的回溫下,茶園慢慢變綠了,每到茶忙時節(jié),茶農(nóng)們忙碌的身影是杭州一道獨特且靚麗的風(fēng)景線。
建德胥嶺村
梯田中,遠處的油菜花開得正盛,農(nóng)人穿著蓑衣戴著草帽,牽著牛,行走在田埂上,農(nóng)耕和放牧的畫面是這樣的賞心悅目。
《春鳴圖》北宋徐崇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燕子身姿瀟灑,黃鸝歌喉清脆,最美的模樣是停落在花枝上。看來宋人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春天的鳥兒身旁總有朝氣絢爛的春花,靈動加倍。
春色遍芳菲,輕柔的微風(fēng)吹拂嫩綠的樹葉,春花如粉黛,鳥兒們歡呼雀躍,放開春天的歌喉,天地之間全都歡騰起來。
《垂楊飛絮圖》南宋宋甯宗楊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上楊柳新發(fā)的葉子嬌嫩柔美,倒垂柳枝裊裊生姿,淡黃色的柳絮似雪飛舞,透露無限春意,好一派春日自然清新美景!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是最先感知到春天的,和暖的春風(fēng)吹拂起來,柳絲搖蕩,芽吐鵝黃,柳花開處,絮飛如雪。
《碧桃圖》南宋佚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碧桃兩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從這兩枝繁花簇簇、苞蕾盈枝的描繪中,清香宜人的花味如絹中溢出,感到了春色的濃郁,花木蔥郁茂盛的欣欣向榮氣象呈現(xiàn)在眼前。
豆芽部落@臨風(fēng)
杭州的春天自然不止桃花,此時,晚櫻、木繡球、海棠、牡丹、映山紅……它們正開得絢爛!
“春日游,杏花飛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跟著古人的腳步,走進四月杭城,感受撲面而來的濃濃春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