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yuǎn)流長,中國傳統(tǒng)音樂亦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帶來一篇簡單的小科普,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五音,我國古代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音。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后來再加上變宮、變徵,就形成七個音階。
十二律,又稱十二律呂,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yīng)鐘。單數(shù)的稱“律”,雙數(shù)的稱“呂”。
宮調(diào),古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以任何一聲為音階的起點,均可構(gòu)成一種調(diào)式。凡以宮聲為音階的起點的調(diào)式稱“宮”,即宮調(diào)式,而以其他各聲為主者則稱“調(diào)”,如商調(diào)、角調(diào)等,統(tǒng)稱為“宮調(diào)”。
八音,是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具體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
雅樂,指古代帝王舉行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時所用的音樂。
俗樂,泛指古代各種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宮廷中宴會也用俗樂,稱為“燕樂”。
常見于古籍中的古代名曲
經(jīng)首,相傳為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說為黃帝所作。
六幺,唐時有名的琵琶曲名。本名《錄要》,后訛為《綠腰)《六幺》。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全曲共三十六段,由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三部分組成。
桑林,傳說中商湯時代的舞樂名。
無射,本指古代十二音律之一,又指周景王所鑄的鐘名。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當(dāng)時認(rèn)為是高級的音樂。后來用“陽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皆為古代楚國的歌曲名,且為通俗的歌曲。后來用“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