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淵源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技藝,包括古民居修繕、修復及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其制品涵蓋潮汕傳統民居、寺廟祠塔、園林景觀等古建筑。該技藝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傳承發展已有千余年歷史。它的傳承譜系為民間群體性和家族式,由“師帶徒”,蘊含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質。
▲普寧城隍廟
潮汕地域先秦時屬百越之地。自唐宋以來,大批中原先民為避戰亂而舉族南遷入潮。他們帶來了農業、手工業技藝和中原文化。南下的遷民為生存,多聚族而局,形成以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明清時期,隨著潮汕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潮籍士子通過科舉考取功名,衣錦還鄉時,為光宗耀祖,大興土木,營造府第,且攀比成風。至清末民初,不少潮籍華僑富商,將西洋的建筑技藝和建材帶入故鄉,營造出具有中西合璧、富麗堂皇的私家宅第。故民間有“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說法。
2021年,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典型的“下山虎”潮汕厝格局
二.主要特征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是營造師根據潮汕的人文歷史、民風習俗,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進行設計。通過泥瓦、石木、彩繪等工匠的構筑和工藝裝飾,建造出別具一格的民居建筑。這些建筑保留了古中原民居建筑形制和古越族遺風。其主要特征體現在民居的營造過程:
1.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潮汕先民多為古中原歷代移民后裔。源自魏晉時期黃河中下游區域的“風水學”,根深蒂固地刻烙在潮汕人的心里。故潮人創鄉建寨,要擇“風水寶地”,建宅造廟要“藏風聚氣,得水為上”。營造師旭遵從“風水學”規則建造民居宅第,以實現“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
2.中規中矩的建筑形制。潮人崇尚儒家“謙直、中和、穩重”的美德,并提箱在民居建筑“中軸對稱,排列整齊、形態端嚴、深厚穩固”的建筑形制上,如“下山虎”、“四點金”建筑單元,以及“駟馬拖車”“百鳥朝鳳”等建筑群。
▲陳慈黌故居(駟馬拖車)
3.別具一格的民居山墻。民居的墻頭(也稱厝頭)與垂帶的裝飾是潮汕民居的顯著特點。墻頭分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稱為“五行式”山墻。營造師須以宅主的“生辰五行”、按相生相克的法則來營造。
4.外冷內熱的裝飾風格。潮汕民居的外墻大多由貝砂三合土夯筑,經長年日曬雨淋,更顯斑駁凝重;而室內裝飾則富麗堂皇。無論石木雕刻、嵌瓷、灰塑、彩繪都力求精美奢華。這種外表粗糙質樸、內飾熱烈鮮艷的建筑風格,反映潮人“內斂”、“不露富”的心理特點。5.獨特的屋架結構。潮汕民居的屋架采用傳統的“三載五木瓜”結構,符合建筑力學,抗震能力強,適合表面彩繪裝飾。
三.技藝特點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多格局、重裝飾。不管是民居、祠堂,還是廟宇、亭塔,潮汕古建筑精雕細琢的裝飾,均衡對稱的布局以及建筑與環境相協調等鮮明特點都集中體現了潮汕先民精明細致、崇古尊儒、重商務實的文化性格。二是裝飾材料和制作技藝的多樣性。在建筑布局、規模和選材用料上尤為講究,在裝飾上大量運用木雕、石雕、嵌瓷、灰塑和彩繪等多種技藝,其中尤以獨有的鏤空雕和金漆工藝最為精美,兼具實用功能和美學價值。三是極強的自然適應性和務實性。由于潮汕地區氣候潮濕,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頻繁,出于防潮、防風、防雨、防蛀等目的,貝灰、海石、麻石、樟木和瓷片等材料被廣泛運用在民居、祠堂等各類建筑中,極大地適應多風雨侵蝕的氣候特點。這些因地制宜的材料運用和靈活應對的技術手法反映出潮汕古建筑極強的自然適應性,而且這些營造技藝通常集多重目的于一體,廣泛而典型地體現了潮汕古建筑所強調的實用性,反映了潮汕先民的營造技藝和智慧。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之一嵌瓷
四.重要價值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的重要價值體現在4個方面:
1.歷史價值:潮汕古民居是古代中原文化在與當地古越族文化交融中,汲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建筑特點,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民間文化、宗教信仰、審美趨向,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和人文景觀。技藝從唐宋時期的興起,明清時期的發展,到清末民初的鼎盛,其發展的脈絡,對研究潮汕人文歷史有重要的實物例證作用。
2.科學價值:該技藝在實施過程中,營造師會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特點,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技藝。其科學價值體現為:
(1)采用石木柱梁構架和榫鉚聯接方法,使民居建筑具有抗風災、防地震、耐潮濕的效果。
(2)采用“三載五木瓜”的木結構建造屋架,具有抗震承重的功能,符合建筑力學的原理,且堅固美觀實用。
(3)屋頂上蓋上兩三層瓦片。瓦片的排列密度,上層為“蓋七漏三”下層為“蓋三漏七”,使屋頂具有防雨漏、通風耐熱的功能。
(4)戶外裝飾多用嵌瓷和石雕構件,具有經久不變形態,保持色澤鮮艷的藝術效果;與人體接觸的室內裝飾,多用金木漆雕、泥塑和水性顏料,符合環保標準。
3.藝術價值:該技藝采用的石雕、金漆木雕和嵌瓷三項潮汕民間傳統技藝都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其精細的手工技法,生動的藝術造型和古艷絢麗的效果,體現出潮汕本土建筑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藝。其彩繪技藝在保留傳統彩繪風格特色的同時,常常接受時尚流行的裝飾風氣,藝術價值顯著。
4.“海絲”文化的傳播價值:自宋元開始,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潮人的足跡已向海外發展,至近代已達高潮。他們艱苦創業,立下根基之后,移植了潮汕“根”的文化,也使潮汕民居營造技藝傳至海外。潮汕古建筑作為潮商寄托鄉情的重要載體,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潮汕的文化符號和海外潮人的鄉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