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為始。午是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交錯為陰陽爭,所以,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是為整肅,端正。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才是端午節的原意。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按照《周易?系辭》解釋,五為數字中,五五相遇的數學是: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變化而行鬼神,端午由此才是重要節日。
角黍即粽子,以箬竹葉包黍米,是陰包裹陽之象。按最早晉朝周處《風土記》記載,除包角黍,還要煮肥龜,皆以“陽內陰外之象贊時”。
扇市
古時端午前兩日有扇市,到了買扇子、用扇子的時候了。從象征明月的圓扇,到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折扇,“涼友招清風”,扇子其實是古時文人實用的一種詩意物件。
艾虎蒲劍
端是正,五字上下各一,中間是交錯,天數五,地數五,五為交午,兩個五相會,古人稱今天午時為“天中節”。這一天各家門前要插艾虎蒲劍,“艾虎”是采艾蒿制成虎狀,“蒲劍”是將菖蒲葉裁成劍狀,要以雄黃涂耳鼻,小兒要系“長命縷”,富家還要以五毒塑形的“五毒餑餑”送友人,都為了辟邪。
女兒節
端午節,家家漂亮裝扮小閨女,石榴花插在發髻上,也稱“女兒節”。“紅杏單衫花滿頭,彩扇香囊不離手。”
除了吃粽子,吃食還有櫻桃、桑葚、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老北京中午也吃新蒜就過水面,街頭叫賣:“供佛的哎桑葚來,大櫻桃來,好蒲子、好艾子,江米兒小棗兒涼涼的大粽子來。”
雄黃酒
端午辟毒用雄黃酒。雄黃被古人稱“黃金石”,因“丹之雄”而命名。古人說它能殺百毒、辟百邪,佩在身上,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都不敢傷。但此物有毒,所以,“雄黃酒”不是喝的,是從端一(五月初一)日起,用雄黃少許泡酒,在陽光下曬熟后,涂在小孩的額頭與耳根上,以辟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