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構表面施油漆彩畫,既遮風擋雨,避免遭木材蟲蟻蛀蝕,保護木材;又起了裝飾作用。常出現在梁、枋。另外在柱頭,斗拱,檁條,墊板,天花,椽頭等部位也可以使用。
梁、枋上的彩畫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三部分:①箍頭、②藻頭、③枋心;
清代,彩畫發展已高度成熟,官式彩繪可分為五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寶珠吉祥草彩畫、海墁彩畫。
1、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僅用于宮殿、壇廟的主殿、堂、門。主要線條及龍、寶珠等用瀝粉貼金,主要以青、綠、紅底色相間形成對比并襯托金色圖案。
1)龍和璽構圖特征:
枋心:每根梁、枋中間1/3叫做枋心;彩畫作行龍。
箍頭:每根梁、枋端部略為正方形的部位叫做箍頭;用有坐龍的盒子或西番蓮圖案;
藻頭:除枋心,箍頭以外,剩余的區域叫做藻頭;
由額墊板都用紅色打底;大額枋作齒形衍眼和降龍;小額枋作齒形衍眼和升龍;平板枋:若用蘭色,則繪制行龍,若用綠色,則繪制工王云;梁作齒形衍眼和雙龍(升龍與降龍);隨梁枋作齒形衍眼和雙龍(升龍與降龍)。
注:
坐龍
坐龍的姿勢為頭部正面朝向,頦下常有一個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態伸向四個方向,龍身向上蜷曲后向下作弧形彎曲,姿態端正。
行龍
行龍的姿勢為緩緩行走狀,整條龍為水平狀態的正側面。行龍常常作雙雙相對的裝飾,構成雙龍戲珠的畫面,若以單相出現時,龍的頭部則常為回頭狀,使畫面更顯生動。
升龍
升龍的頭部在上方,呈升起的動勢。龍頭往左上方飛升,稱“左側升龍”,龍頭往右上方飛升,稱“右側升龍”。
降龍
降龍的頭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下方下降,稱“左側降龍”,龍頭往右下方下降,稱“右側降龍”。
工王云
一種類似漢字“工”、“王”的云形圖案畫法,多用瀝粉貼金。
2)按細部主體紋飾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級:
(1)龍和璽(一等):
整組圖案用各種姿態的龍為主要內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綠地畫降龍。盒子中畫坐龍。如果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除龍之外,再襯以云氣、火焰等圖案,具有強烈的神威氣氛。
用于皇帝登基、理政、居住的殿宇,重要壇廟。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等宮殿多采用“金龍和璽彩畫”
(2)龍鳳和璽(二等):
其級別低于金龍和璽,枋心、找頭、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龍鳳二種圖案組成。一般是青地畫龍,綠地畫鳳。圖案中亦有雙龍或雙鳳。龍鳳和璽中有“龍鳳呈祥”、“雙鳳昭富”等名稱。
用于帝后寢宮及祭天壇廟交泰殿、慈寧宮等處則采用“龍鳳和璽”彩畫。
?。?)龍鳳枋心西蕃蓮靈芝藻頭和璽(二等):
用于帝后寢宮及祭天壇廟。
(4)鳳和璽(二等):
用于皇后寢宮及祭祀、神壇的主要廟宇。
?。?)龍草和璽(三等):
其級別低于龍鳳和璽,主要由龍和大草構圖組成。綠地畫龍,紅地畫草。大草圖案配以“法輪”,又稱“法輪吉祥草”,簡稱“轱轆草”。
用于皇宮的重要宮門及主軸線上的配殿、主要寺廟殿堂。太和殿前的弘義閣、體仁閣等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則是龍草和璽彩畫。
?。?)梵紋龍和璽(三等):
用于藏傳佛教廟宇的主要建筑。
2、旋子彩畫
旋子彩畫等級僅次于和璽彩畫,應用范圍很廣,如一般的官衙、廟宇主殿和宮殿壇廟的次要殿堂等處。
主要特點是在藻頭內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即所謂的旋子。箍頭內仍然使用盒子,大多不繪龍,而以西番蓮、牡丹、幾何圖形為主。枋心繪錦紋、花卉等。
旋子以一整二破為基礎;梁枋長時可在旋子間加一行或兩行花瓣,稱為加一路或加二路;梁枋短則用旋子相套疊,稱為“勾絲繞”;略短于一整二破的叫做“喜相逢”;
此外,旋子彩畫按照用金多少、圖案內容和顏色的層次,又可以分為:金琢磨石碾玉、煙琢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雄黃玉。
(1)金琢磨石碾玉
一切輪廓線條都用瀝粉貼金,花心與菱地都點金,花瓣上的藍綠色都退暈(二道)。枋心可用行龍,平板枋用工王云。
?。?)煙琢磨石碾玉
基本同金琢磨石碾玉相同,但花瓣線條用墨線。
(3)金線大點金
輪廓線條用瀝粉貼金,花心與菱地點金,但花瓣不起暈。箍頭盒子內可用坐龍,枋心可用行龍、錦紋。平板枋用支花。
(4)墨線大點金
基本同金線大點金相同,但線條都用墨線。箍頭盒子內用異獸。枋心可用夔龍、錦紋。平板枋用支花。
?。?)金線小點金
僅線條與花心用金,花瓣不起暈。箍頭盒子內用西番蓮、牡丹等花卉。
?。?)墨線小點金
基本同金線小點金相同,但線條都用墨線。
?。?)雅伍墨
完全不用金,線條用墨,旋子用藍、綠、白、黑四色,花瓣不起暈。
(8)雄黃玉
用雄黃打底做基本色調,旋花線條以三青和三綠勾勒,均做退暈處理,但一般情況不貼金,畫面布局,圖案描繪,表現了較大的靈活性。
據記載,雄黃有防蟲蛀的作用,歷史上常用于神廚和神庫建筑。
3、蘇式彩畫
蘇式彩畫一般用于住宅、園林。
1)彩畫特征:
寫實的筆法和畫題,自然現象如云,冰紋;花卉如葡萄,蓮花,梅,牡丹,芍藥,桃子,佛手等,動物如仙人,仙鶴,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壽等。
箍頭:多用連珠,回紋,萬字等。
藻頭:畫由如意頭演變而來的卡子(又分軟硬兩種)。
枋心:稱為包袱,常繪歷史人物故事,山水風景,博古器物等,基本不用金。
2)蘇式彩畫分類:
蘇式彩畫按構圖形式分為:枋心蘇畫、包袱蘇畫、海墁蘇畫三種。
此外,根據建筑規模、等級與功能之分,并依工藝、用金量、退暈層次等不同,可將蘇式彩畫分為金琢墨蘇畫、金線蘇畫、黃(黑)線蘇畫、海墁蘇畫等不同種類。
?。?)枋心蘇畫
枋心蘇畫的枋心部分大多畫鳳紋、西番蓮等紋飾,藻頭部分一般繪有铞地,錦地上繪有山水、花鳥等。
?。?)包袱蘇畫
包袱蘇畫是將檁、墊板、枋三個構件的枋心連為一體,繪制一個大的半圓形裝飾面,如同一個包袱,其因此得名。
包袱的輪廓由云狀弧線組成,包袱心內以傳統中國畫的手法繪制山水、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內容。
?。?)海墁蘇畫
海墁蘇畫,是一種沒有枋心和包袱的彩畫,在梁枋的箍頭或卡子之間通畫一些簡單的花紋。海墁蘇畫通常是青地兒和綠地兒,上面多畫流云或折枝花,也有用紅地兒的,這是通常花籃白色花紋。
海墁蘇畫式較低等級的彩畫,多用于建筑的次要部位。
?。?)金琢墨蘇畫
金琢墨蘇畫用大量金箔襯地,退暈層次豐富,一般為7至9層,有的多達13層,是蘇式彩畫中最為華貴富麗的一種。
(5)金線蘇畫
金線蘇畫的箍頭線、包袱線、聚錦線等主要線均用瀝粉貼金,退暈為5到7層,是較為常見的蘇式彩畫。
(6)黃(墨)線蘇畫
黃(墨)線蘇畫,構圖與金線蘇畫基本相同,區別事主要線條均用黃線或墨線,不貼金。煙云退暈不超過5層,箍頭內多為單色退暈。
4、寶珠吉祥草彩畫
寶珠吉祥草是以寶珠與吉祥草作為主題紋飾的一類彩畫。其主要色調為朱紅色,呈暖色調,給人以熱烈、興旺的強烈感受,明顯有別于其他以青綠色為主色調的彩畫。
寶珠吉祥草彩畫在梁檁枋大木構件的中心繪三顆寶珠,左右對稱有吉祥草,構件端部設箍頭和吉祥草。
這種彩畫原本流傳于中國東北少數民族地區,在清代早期建筑中作為官式彩畫使用,清代中期以后,被和璽彩畫、旋子彩畫等吸收融合。
北京故宮,午門寶珠吉祥草彩畫
彩畫施工工序:
?。?)將構件表面打磨平整,用油灰(桐油加石灰)嵌縫,打底,再裹以麻絲(方向與木紋垂直),然后表面抹以油灰;
?。?)將繪制在紙上的圖案蒙在構件欲施彩畫的地方,以針戳孔,再以顏色粉拍出圖案輪廓,謂之打譜;
?。?)將調好的瀝粉放在擠粉器中,前面配以適當口徑的細管,依粉線瀝粉;
(4)等瀝粉干硬以后上色起暈,步驟是從上往下,先綠后藍。
?。?)在瀝粉線上涂膠,再刷以金膠油,貼上金箔;
?。?)勾墨線,白線輪廓;
?。?)在整個彩畫上涂一層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