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雷人”家族,撐起了中國古代建筑史的半壁江山。他們的設計手稿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你可能還不知道,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中南?!际撬麄冊O計的,他們叫樣式雷。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筑設計的,雷姓家族的譽稱。之所以叫“樣式”,是因為清代皇家的建筑設計機構叫“樣式房”,就是現在的建筑設計院。雷氏家族有7代人是掌案頭目,也就是現在的首席建筑設計師。他們家族的第一代是17世紀末年,從南方到北京的木匠,叫雷發達。因技術不錯,被選為設計師。
其實,真正奠定雷氏家族基礎的是聲譽最好、名氣最大、最受朝廷賞識的,是第二代傳承人雷金玉。他主持設計修建了圓明園、暢春園。
雷金玉去世后,雷氏家族失去了樣式房掌案職位,舉家南遷。雷氏家族苦心開創的事業即將夭折。為了重振樣式房,雷金玉的第六位夫人張氏,帶著三個月大的幼子雷聲澂在工部,據理力爭,為雷聲澂爭得成年后重掌樣式房的資格。使之成為第三代樣式雷傳人,樣式雷傳至第四代,雷家璽、雷家瑋、雷家瑞三兄弟,成為當時設計界強大的鐵三角。
雷家璽設計了萬壽山、香山、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工程,還在乾隆80大壽時承辦了燈彩與焰火,并設計建造了圓明園中的同樂園大戲臺。
承德避暑山莊
雷家璽的突然去世使他兒子雷景修失去了首席的繼承。好在他經過20多年的奮斗,爭回了祖傳樣式房掌案之職,成為雷氏家族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
他主持清西陵、慕東陵工程,收集整理了家族圖檔,足足裝滿了三間房屋,流傳至今。
清西陵
第六代傳承人雷思起,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
雷思起為了替慈禧太后修建陵寢,耗盡心血,勞累而死。
繼任者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等工程。
次年,雷廷昌被賜為二品,其家族的榮耀達到了巔峰。
慈禧于1897年再次啟動圓明園重修工程。
不滿20歲的雷獻彩,是雷廷昌的長子,繼任樣式房掌班,成為第八代樣式雷傳承人。參與圓明園、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等工程。
攝政王府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后,退出歷史舞臺,樣式房差務也隨之消失。
沒有子嗣的雷獻彩,沒能將傳承了八代的樣式雷延續下去,但留下了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筑奇觀。
樣式雷流傳下來的圖文檔案,證明中國古建不是僅靠工匠的經驗,而是有一套科學、嚴格的工藝流程。他們首先要進行設計,畫出精細的建筑草圖。
建筑草圖,囊括了投影圖、正立面、旋轉圖等。詳細記載了工程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每一個結構的尺寸。
一旦草圖獲得皇帝認可后,樣式雷便將圖上的建筑景致,用模型呈現出來。模型按1/100或1/200比例,用草紙板、秫秸、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因工藝中有一道熨燙工序,故名“燙樣”。
無論大到臺基、柱枋,還是小到桌椅、屏風,都形象逼真、精細無比。
圓明園廓然大公燙樣局部,揭開的屋頂下,內部格局清晰可見
從平面到立體,原理與現代建筑的三維空間設計如出一轍。模型小樣進呈內廷,以供審定。
燙樣上的黃色標簽俗稱“黃帖”,注明了建筑的名稱,尺寸以及工程做法。
設計圖紙確定后,還會繪制“現場活計圖”,即施工現場的進展圖。
施工設計圖
從基礎開挖,到主體施工,從屋面完成,到室內裝修,都詳細繪制,為精確施工提供依據。
2007年6月2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樣式雷建筑圖檔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現在,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先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860年10月,當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皇帝拋下皇宮、子民逃跑了,官員丟下忠君愛國之心逃跑了,軍人扔下刀槍、榮譽逃跑了……
一個工匠世家卻站了出來!為了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花園,慷慨赴死。雷景修的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雷景修的女兒帶著全家老幼共14口,自焚殉園。
自此雷氏家族湮沒了。但是他們的貢獻,至今屹立。他們的名字也將永刻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