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虎”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4-06-12 11:39:11  來源:干忠琴的藝術世界
核心提示:龍是王權的象征,虎為百獸之王,二者分庭抗禮、旗鼓相當。龍與虎的組合總有一種強強聯手的霸氣,龍爭虎斗、臥虎藏龍、龍吟虎嘯、虎踞龍蟠,這些詞語聽起來既威風又神氣。

  龍是王權的象征,虎為百獸之王,二者分庭抗禮、旗鼓相當。龍與虎的組合總有一種強強聯手的霸氣,龍爭虎斗、臥虎藏龍、龍吟虎嘯、虎踞龍蟠,這些詞語聽起來既威風又神氣。


  今年是甲辰龍年,關于龍的討論網上已經鋪天蓋地,在此就不作贅述了,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虎”。


石家河文化 玉虎頭像


  老虎造型或紋飾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考古學家們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以蚌殼堆塑而成的虎,被稱為“中華第一虎”。


  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虎的造型與含義均有較大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身份地位的象征


  據考古文獻,殷商時期,虎多出土于規格等級較高的墓葬中,且器物均鑄造精良,可知虎是身份、地位、權利的象征。


  如司母戊大方鼎、牛尊、虎食人卣、婦好銅鉞等,其上均飾以虎紋。


商代玉虎 殷墟婦好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溝通天地的媒介


  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中,主墓道上整齊排列了虎、龍、牛三種神獸,其主要功能是作為溝通天地、引魂升天的媒介。


商代虎食人卣


  部族圖騰


  中國南方的江西省新干縣,商代時期存在一個以“虎”為圖騰的王國,新干大墓中出土的虎或飾以虎紋的器物多達五十余件。考察史料或甲骨文記載,這里或許就是曾經的“虎方國”。


商代 雙尾虎

新干大墓出土


  軍權的象征


  流行于戰漢時期的“虎符”,是帝王用于授受軍權、調動軍隊的信物。虎符分左右兩半,以子母口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置于將領,王若派人調遣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隊才能聽命而動。


戰國 杜虎兵符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虎符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以青銅制成,虎背上有錯金銀銘文,華麗而精巧。


  裝飾品


  北方游牧民族對老虎極為崇拜,他們將老虎紋樣裝飾于腰帶、帽冠、服裝等各處,希望自己能像老虎一樣勇猛。


  裝飾品中以金銀或銅質最為多見,其主題或單為虎紋,或是老虎與其他動物搏斗的場面,如虎噬鹿紋、虎牛咬斗紋、虎豕咬斗紋、虎鳥紋等等。


西漢虎紋金牌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方位的代表


  古代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組成十分流行的“四神紋”或“四靈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為守護一方的神獸,白虎是西方的代表,也是守護西方的神靈。


唐代 白虎紋磚

湖北武昌出土


  辟邪祛疾


  民間流行以虎紋裝飾生活,如虎形枕、虎紋帽、虎頭鞋等。因虎之勇猛,可使一切邪魅之物不能靠近,虎在百姓心中是能鎮宅保平安的祥瑞動物。


  老虎,大約起源于200萬年前的東亞地區,隨后逐漸向周圍擴散。西起土耳其,東至中國和俄羅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遼闊土地上,廣泛分布著不同種類的老虎,如華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等。


  在相對落后的古代社會,人類常常受到猛虎的攻擊,成語“談虎色變”充分說明了古人對于老虎的恐懼。因此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便將虎視為厲害的神獸,對其進行膜拜;又或者以虎作為圖騰,期望得到猛虎的護佑。


  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天象,將天空分為二十八個星區,稱為“二十八星宿”。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鎮守四方,每方均有七宿,白虎鎮守的是“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與參宿”。


  二十世紀以來,由于人類的獵殺和對環境的破壞,虎的數量急劇下降,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如果不對它們進行有效保護,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只能從圖畫與文獻中來認識這種兇猛的動物了。


 

本文標題: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虎”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13406.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曲水县| 师宗县| 凌云县| 攀枝花市| 上栗县| 阿瓦提县| 福安市| 朝阳市| 盐山县| 渝北区| 彭州市| 焦作市| 微博| 离岛区| 娄烦县| 佛坪县| 沾益县| 绥德县| 区。| 磐石市| 灵丘县| 克拉玛依市| 清丰县| 延吉市| 麟游县| 南溪县| 河津市| 灌阳县| 沅陵县| 黄骅市| 蒲江县| 闻喜县| 莆田市| 星座| 南江县| 清新县| 清涧县| 拉孜县| 永兴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