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大多數人住在高樓環伺的城市之中,各種生活設備應有盡有,購物、娛樂、飲食等活動一概不缺,享受之余,不少人也好奇古人那時候居住在什么房子里,生活條件如何呢?
1、先秦時期
最初,在原始社會的早期,人們還沒有掌握造房子的技藝,巢居、穴居是人們的主要居住方式,直到新石器時代,人們才學會簡單的造房子的技巧。
而人們廣泛地住進房子里,還得到夏商周三朝,這時人們的房子也大都是半地穴式的房子,也多以土夯筑而成,甚至有些房子的夯土還用火來鍛造防潮。
房子里面也比較簡單,一般設有火堂,還有短墻和小的窗戶,人們還會在墻壁上挖出孔洞來放置物品。
2、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先秦時期有了明顯進步,但版筑法依然是老百姓主要的建造方法,普通百姓的住房也只是土房草頂,或者用木頭做梁、做柱。
此時也已經開始有了經過燒制的磚、瓦,但這些建筑材料依然被貴族把持,上層統治者的宮殿依舊沿襲戰國時期的高臺建筑,甚至還在其中加入了一些金屬構件。
3、隋唐時期
等到了隋唐時期,百姓的居住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此時也已經出現了許多大型的城市,并且對住宅有了嚴格的規劃。
唐代時要求居民的住宅必須整齊地排列在坊街和里巷的兩側,大門也不能開在坊外的街上,很像今天的小區劃分,整齊如一,功能清晰。
唐初時,官員們生活樸素,官員和居民的住宅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很多官員的住宅也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像是魏征,就連一個正堂都沒有,還是李世民下令幫他建造的。
而大將李靖也是如此,從他后來的房屋被楊國忠改成馬廄就能看出,一定是十分破舊。
可即便如此,當時要想在大城市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也絕非易事,甚至大詩人白居易20年都沒有自己的房子,韓愈則到了30歲也沒有。
4、宋代及明清時期
到了宋代,對私人住所的要求更為嚴苛,甚至連用什么裝飾,怎么建造都有明確規定,當然逾越制度造房子的情況也不少,但是也多是富貴人家。
像是鄉下普通人仍然是以壘墻為主,條件好的可以在竹子之上覆蓋一些瓦片,條件差的依然只能用茅草遮風擋雨。
直到明清時期,居民的住房才主要以磚木為主,四合院便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但對于貧民來說,也只能居住在大雜院之中。
再看如今,城市里的住房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基本都是鋼筋水泥,而且廣場設施齊全,地面也用廣場磚覆蓋,美觀又實用,十分符合人們生活。
其實,不論哪個朝代,人們建造住房都很困難,和今天根本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