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代傳承下來的習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年輕人對于祠堂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陳舊封建階段。
氏族宗祠確實是一個氏族的歷史象征和氏族文化的博物館。不一定全部是封建迷信和應該破除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是要吸取精華除其糟粕的傳承下去。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很注重祠堂的規矩,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遵守的一定規矩,以示尊重和敬畏,讓宗祠傳統文化久傳不衰。
這些規矩不但體現了中國民族的種族素質、成員思想、相互禮貌和文化傳承,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崇尚神靈、敬畏祖先的信仰和文化特征。
一、進入祠堂前,應該做好一些準備工作。首先要進行身體的清潔,保持整潔的儀容儀表。同時,還要帶上供品,如鮮花、香燭、紙鞭、水果等,以示敬意和虔誠。
二、進門時,女先邁右腳,男先邁左腳,更要注意,腳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需邁得大點,一步跨越門檻,(進寺廟門亦是如此)老年人應由家人或其他年輕人幫扶進入祠堂。
三、燒香三炷香是為自己祈福,六炷香是為兩輩人祈福,九炷則是為三代人祈福。而敬十三炷香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四、先燒好香后再作揖,燒香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火),因為常人用右手殺生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五、燒香時點燃香火,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人員密集時千萬要注意香火不要觸碰到他人的衣物,警防火災。
六、作揖禮畢后,把香插在香爐里,再行大禮叩頭,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七、叩拜起身后千萬不要急于拍打自身的泥土灰塵,特別是不能慣壞了“燒香摸屁股”的動作。應該是重復先前下拜前的舉動,作揖禮畢后迅速撤離拜臺位,一是讓出位置給他人禮拜。二是離開祖先牌位后再清除下跪時膝蓋上沾留的灰塵,是對祖先的尊重也是對旁人的禮貌。三是盡一切可能避免在祖先面前高聲嘻笑和不文明的舉動。
八、遇有至親人后來也不要重復進行禮拜,可以肅立旁邊目視至親朝拜完畢后一起離開,重復進門時的舉止步出祠堂門。
九、在祠堂內不可玩手機放音樂,高聲嘻笑,沒有其他的要事,必須要快速離開祠堂,因為祠堂內是亡靈歇息的場所,以免自身魂魄出竅,防范疏散惹鬼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