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精華的儲藏室,是天然的學習空間,尤其擅長展示實物。兒童正處在求知欲旺盛的年紀,博物館不僅可以通過實物傳遞知識,更可以激發興趣、引導思考,是除了學校之外不可多得的大課堂。
在我國,博物館教育其實近兩年才進入公眾視野,家長和孩子、校內外教育者或文博界,可以說大家都是新手。該怎么設置課程計劃,通過博物館讓孩子明白些什么、獲得些什么……這些年,南京市博物館做過許多嘗試。
塑造孩子對人類文明的參與感
朝天宮的禮教文化源遠流長,這是它的特色,更是它的優勢,市博物館曾與南京審計大學共同舉辦了丁酉年春季祭孔釋奠禮活動。
為什么選擇祭祀活動?南京市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張琳笛說,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而到了2500年后的今天,祭祀不僅是對孔子本人,更應該上升到對儒學傳統文化的推崇之處,所以這場活動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盡最大可能復原完整的祭祀典禮。
春季祭孔前一日齋戒,參祭者洗浴,不大擺酒席,停止娛樂活動。厥明興,鐘鼓,啟門,參祭者就位肅禮,伴隨著通贊的歌聲,大家入廟進場,執事在前,主祭者和獻禮者在后,參禮者隨后,過大成門至大成殿前。主祭者、獻禮者、參禮者西向分排站立于主壇前,樂舞生就位看,執事官各司其事。然后焚香、迎神、初獻禮、讀祝文、宣讀祭文,繼而亞獻禮、飲福禮、撤饌禮、送神禮、望燎禮,最后禮成,大家躬身退后三步,轉身退場。整個過程遵循古禮,意義深遠,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
“年輕一輩慢慢將擔負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就拿我們館的志愿團隊來說,志愿者們不僅在各展廳進行講解服務,也為豐富館內的活動以及對社會進行更多彩的服務展示獻計獻策。我們希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甚至促成志愿者之間的良性交流和合作。中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泛泛而談不如切身體驗,因而我們挑選了剪紙和中國結作為活動的中心?!睆埩盏颜f,去年3月,市博物館針對志愿者們,舉辦了“弘揚民俗文化”活動?!昂芏嗳瞬恢溃鋵嵵袊Y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之后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span>
為孩子的思維模式發展增加可能性
南京市博物館收藏了相當多的宋朝文物,瓷器作為東方古老文化的代表,素有官窯、民窯之別。明初,景德鎮就成立了御窯廠,宮廷瓷器開始注明皇帝的年款。2016年底到2017年初,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與南京市博物館聯合舉辦了一場明清陶瓷聯展,向公眾展示明清時期的陶瓷修復件與完整件,借此機會,市博物館組織了一場我在朝天宮“修文物”活動。
“在多功能廳我們陳列了景德鎮專家修復的明清時期瓷器,將這些修復件與館內提供的完整器進行對比,既能體現出完整器在造型、釉料、紋飾上更勝一籌的精美,也能向大家展示出被損壞的瓷器修復完成不易?!睆埩盏颜f,為了讓大家體驗到修復文物的過程,他們將修復好的文物圖片制作成拼圖,以拼圖碎片代替破碎的瓷器碎片,讓孩子們在完成拼圖的過程中體會到修復文物的不易。
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聽到工作人員對瓷器及景德鎮御窯廠歷史的介紹,對中國傳統的陶瓷文化有深入了解,開拓視野,而且拼圖這種動手活動又能鍛煉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去年,南京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叫好又叫座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展,雖然對孩子而言,存在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及演變的理解困難問題,但并不是沒有辦法讓他們獲得中國船舶的歷史知識。市博物館從船型本身出發,讓孩子們親手制作船舶,從而知曉船只從筏、獨木舟、木板船、槳船到木帆船、輪船的發展歷程。同時,市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游戲——真人“航海棋”,每個孩子扮演航海棋上的小船,通過真實的體驗,加深對航海展的印象。
發展孩子對中華文明
“甚于理解的熱愛”
博物館里的文物是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積淀,是實物的教科書,博物館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引導廣大群眾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通過聆聽、觀察、操作、思考,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技藝的魅力。童眼看文物——認識拓片活動應運而生,它也是江蘇省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優秀項目案例。
拓片主要用于文物的保護和研究,而社會大眾對它知之甚少,市博物館的龍盤虎踞展廳內陳列了不少墓志,拓片是獲取一手信息資料的重要來源。“以往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愿仔細觀察文物,或者不知道怎么觀察,而觀察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引發思考,收獲知識,產生靈感?!被顒又?,老師向孩子們介紹刻有乾隆皇帝詩作的石碑,邀請孩子們走進活動室,自然而然地導入活動主題。經過詳細講解,老師先示范,通過每一個步驟的實際操作,讓大家學會拓片制作的過程,并在最后收獲一件自己滿意的作品。好的拓片作品不僅對技巧掌握有要求,而且對工具、材料也有一定講究,如宣紙分生宣和熟宣、拓包由哪些材料組成、如何制作等等。
2015年發布的《博物館條例》第三十二條提到,學校寒暑假期間,具備條件的博物館應當增設適合學生特點的陳列展覽項目。為此,2016年起,市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了“我的展覽我做主”兒童策展活動,讓孩子利用暑假時間自己策劃、創作、布展,最后邀請游客觀看展覽。此項活動獲2017年江蘇省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示范項目。
活動之前,市博物館會對他們進行基本知識的指導,而后便是讓孩子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用繪畫、書法、印泥、手工、樂高等形形色色的藝術表達方式,展現內心的想法。這種模式能夠擺脫傳統“被動學”的教育模式,引導孩子自己探索文物背后的歷史,自我詮釋博物館的定義,調動他們的創造積極性,幫助他們在博物館完成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