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是記憶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神話傳承是傳統文化發揮作用的重要路徑。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進程中,要以“第二個結合”為指導,科學分析和正確利用中華民族神話的當今文化價值,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
(一)通過神話記憶與傳承更好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
無論是中國神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記憶,還是中華民族不同時期對于神話的傳承,其本質上體現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體現出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通過神話記憶與傳承更好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是新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
中國神話的內容與含義,都可以算得上是支撐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文化文本。葉舒憲在闡釋文化文本理論時認為,“該理論兼顧文字書寫文本和無文字時代的物證敘事,并將后者視為孕育前者的母體,系統闡發二者之間的因果關聯和發生原理,將文史哲藝的根脈,落實到萬年來沒有中斷的物質文化傳承總體中”,據此進一步提出,“在文化文本理論中,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文化的元編碼,它一定是在史前時代的神話信仰觀念支配下完成的”。
從中國神話產生與傳承的歷史看,神話自存在之日起就成為一種彌足珍貴的文化文本,這個“文本”在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不容置疑的古老性與證據性。大量神話的記憶與傳承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和認知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諸如許多有關文化祖先的神話中都表達出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不少有關民族起源的神話中表現出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許多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古代圣賢身上表現出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等。這些文化記憶都共同塑造著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二)通過神話記憶與傳承更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
許多中華民族神話不僅記憶與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也深刻反映和塑造著中華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古代神話時指出:“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如何科學對待古老的中華民族神話的記憶與傳承,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中尋找和發現有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精神。
神話敘事中反映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突出體現。眾所周知,神話敘事中最為常見的內容就是解釋“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國家和民族怎樣產生”等溯源問題,以解釋民族起源為主題的神話是其中一個重要類型。這類神話的敘事一般是以解釋幾個民族或若干民族支系的來歷為敘述的核心,往往會通過不同的敘事尋找到共同的文化根源,并塑造出多民族公認的相同文化始祖或族源。這類敘事內容非常豐富,如民族探源的敘事過程中表現出各個民族同出一源。阿昌族神話《九種蠻夷本是一家人》說,葫蘆中出來許多孩子,根據他們所到的不同地方,形成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等。哈尼族神話《奧色密色》說,天神塔婆生育的人類中,產生漢族、傣族、瑤族、彝族、哈尼族等。
再如,對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祖先的普遍認可方面,盤古、伏羲、女媧、神農、炎黃、堯、舜、禹等在多民族神話中的廣泛流傳,并看作是本民族的文化。傈僳族神話《盤古造人》說,盤古劈開南瓜中生一對兄妹,兄妹婚生的三個男孩會說話后成為漢族、彝族、傈僳族三個民族?。瑤族神話《伏羲兄妹的故事》說,洪水后,伏羲兄妹婚生一個肉團,砍碎的肉團生出漢族和五種瑤族的祖先?。還有一些民族的神話雖然敘述的是本民族文化祖先,但在本民族文化祖先的具體敘事中都與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祖先具有高度一致性。這些敘事內涵豐富,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的高度融合,也很好地詮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樣,神話記憶與傳承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以及各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都將在當今文化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在各個民族的神話中具有突出的反映,這不僅包括同一主題、同一神話人物、相同神話敘事在不同地區和民族神話中得到廣泛的交流與傳播,而且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神話中都會看到中華文化的連續性與高度認同,有些神話作為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在人類文明和民族文化發展進程中積淀出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識性的文化符號,人們通過系列文化符號不僅可以溯源中華文化的根脈,也可以較準確地考察中華傳統文化演進的路徑與內在規律,揭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原因。如各民族神話中非常普遍的龍、鳳、熊、虎、麒麟等形象以及圖騰崇拜、吉祥物、象征物等意象,往往都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共識與共性審美。很多神話在精神層面上所展現出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諸如天人和諧、重視民本、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和平統一等精神追求,都是助力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財富。
(三)通過神話記憶與傳承更好推進新時代文化創新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包括神話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實現的根本路徑。只有從源遠流長的中華神話溯源中華古老文明,在這些古老文明中汲取文化精華和滋養,才能更好體現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華現代文明建設中必須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對于神話的傳承不是全盤接受,更不能是照搬照抄,即使是特定時期曾經被看作優秀的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出現新的不適應,所以對待古老的神話需要采取科學辯證的態度,在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中努力挖掘有歷史文化價值和能夠與當今中華文化復興需要相一致的內涵,將神話的文化記憶、傳承與創新自覺融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