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勝紋是中國漢族傳統的寓意紋樣。它由兩個菱形壓角相疊,組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紋樣。
“勝”原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飾物,方勝則相傳是古代神話中西王母所戴的發飾。在古代“勝”被視為祥瑞之物,如《宋書·符瑞志》中記載的“金勝”,就表示國家太平、盜賊平息、四方外族賓服時才會出現。
它具有同心相連的形態、對稱連續的結構、適合立體造型的形式等外在表現,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美滿婚姻的渴求和希冀,傳達著人類亙古不變的對生命的無限崇拜和對吉祥的恒久企盼。
構圖形式
方勝紋是由兩個菱形壓角相疊而成,呈現出中心對稱的結構。兩個菱形大小相同、方向一致,疊合部分線條流暢自然,形成一個完整且規整的圖案。其線條簡潔明快,拐角處多為直角或鈍角,整體造型規整、穩定。
在實際應用中,方勝紋還會與其他圖案元素組合,如花卉、如意、云紋等,豐富其表現形式和寓意。
起源及演變
起源:其雛形可能起源于原始社會的菱形幾何紋樣,原始先民對宇宙萬象充滿幻想,產生了原始吉祥意識。方勝的直接原型則來自秦漢時期的方形“勝”首飾。
菱形網格紋樣陶罐
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文化藝術輝煌,但方勝紋樣在裝飾應用上被寫實之風的人物和動物紋樣替代,處于低落階段。不過其形式結構有所發展,且能從織物紋飾中發現它是菱形紋飾的變化過程,已初步形成特有的傳統裝飾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藝術盛行和瓷器制造興盛,該時期裝飾藝術繼承秦漢傳統并吸收西域犍陀羅美術造型風格。方勝紋樣延續秦漢裝飾風格和方法,受宗教色彩影響,組合運用更趨于嚴謹,總體變化不顯著。
隋唐時期:幾何紋樣運用更頻繁、技術提高,大量用于紡織物裝飾。雙勝紋樣保持了復合菱形紋樣特點,也有直接以實心圖案為裝飾元素使菱形紋樣更抽象簡化的形式,標志著后世成熟的方勝紋樣趨于成形,但總體單位較小,形象較單純。
宋元時期:幾何紋樣發達,方形紋飾是應用突出的一大類,其組合形式多樣。成熟的方勝紋樣藝術符號基本形成,程式化特點使其端嚴莊重,常以組合方式出現,表達人們祈求萬事如意的心愿,受到普遍歡迎。
明萬歷方勝式彩瓷盒
明清以來:方勝紋成為吉祥圖案中常見的紋飾之一,廣泛應用于建筑、織物及服裝等領域。方勝紋從漢代起源,歷經各朝代不斷發展演變,成為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中獨具特色的存在。
黑漆描金方勝式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