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腳樓廣泛分布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等地區。多成片分布,成吊腳樓群。錯落有致,連成一片,遠遠望去,綠樹翠竹掩映,炊煙薄霧繚繞,別有一番幽靜逸趣。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苗寨位于貴州凱里的東南,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超過一千戶苗族同胞居住在一起,因此被稱為“千戶苗寨”。
苗寨建筑以山地吊腳樓為主,多為穿斗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于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第三層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2006年,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恩施彭家寨】
彭家寨位于湖北武陵山深處的莽莽群山中,全寨50多戶近300口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以集中的土家族吊腳樓群而享譽中外。武陵山區山多田少,民居擇地,為了適應山坡地形,吊腳樓形式成為首選。
經幾代人的創造建設,終形成集土家吊腳樓形體美、空間美、層次美、輪廓之美的吊腳樓群。這一片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土家族吊腳樓群,因其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已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西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鳳凰古城的吊腳樓為臨水式的吊腳樓,座落在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后懸于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
鳳凰古城的最古老的吊腳樓多建于清朝和民國初期,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桿及門窗,垂懸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