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的大殿正面八根下檐柱上有木制雕龍纏繞,即古籍《營造法式》所載的纏龍柱,這就是作為晉祠“古建三絕”之一的盤龍雕柱。
盤龍雕柱由殿前八根廊柱和廊柱上的八條木雕盤龍組成。在我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圣母殿作為王后的主殿,建設中便取陰數中最高數八,所立廊柱有八根,在廊柱上所雕制的木雕盤龍也是八條。
盤龍雕柱
據有關資料記載,盤龍雕柱中的六條盤龍雕于宋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為太原府金龍社社頭呂吉等人捐資雕制。其余兩條或是圣母殿初建時原物,或是宋崇寧元年(1102年)重修時增雕。
廊柱
八條盤龍的名字各不相同。居中兩柱上的叫應龍,次兩柱上的稱蟠龍,再次兩柱上的為蛟龍,最邊兩柱上的無角者謂之螭龍。
盤龍
八條盤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雖歷千年,其鱗甲須髯仍極富靈動,躍躍欲飛,不能不叫人嘆服其木質之優、工藝之精。特別是龍首那種獨立于天地的神氣,是唐宋龍形象與后期的最大區別。
目前,國內六朝至隋唐五代的木制雕龍歷經滄桑,已不見遺存。即使延至宋代,晉祠圣母殿的盤龍雕柱也是孤例,堪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盤龍雕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