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上線,被選用了27處古建筑作為游戲場景的山西意外收獲了無數關注。從“斗拱雄大,廣檐翼出”的佛光寺,到“人間天上萬象莊嚴”的小西天,借著游戲中充滿東方浪漫色彩的神話故事,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到了山西古建的獨特魅力。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作為名副其實的古建第一大省,山西現存各類古建筑28000余處,約占全國十分之一,是我國現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在山西現存的28027處古建筑中,元代及元以前木構古建筑509處,占全國80%以上。特別是國內僅存的3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全部在山西。山西古建筑續存年代序列完整、時代特征鮮明,是歷史文化、傳統藝術與營造科學的重要物質載體。
無論在數量、質量還是年代跨度上,山西都堪稱中國古代建筑的百科全書。在山西,“處處有古廟,村村有古戲臺”不是一句戲言。隨便舉出一個地級市或者縣城,古建筑的保存數量都足以傲視全國。以晉城市為例,全市共有北宋建筑23座,全國其他地方加起來只有14處。
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統計,山西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古建筑之外,彩塑、壁畫、古戲臺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不僅如此,山西還擁有全國最多的國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
山西自古以來就處于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地,文化的交融讓這里的建筑呈現出了多樣的表達方式。此外,干燥、少雨的氣候和歷史上較少的極端天氣,也為木結構古建筑保存提供了客觀條件。
盡管手捧“金飯碗”,但長期以來,山西文旅都面臨無人問“晉”的尷尬。一直以來,山西文物資源的珍貴性只在歷史、古建愛好者中傳播,即使當地人也鮮少知情。
從地理區位看,被太行山和呂梁山緊緊包圍的山西,不僅與周邊省份交通不便,省內各地也因山脈縱橫而交流不暢。此外,山西的文物分布較為分散,很多古建筑并不在城市之中,而是坐落在公共交通并不方便的村落和深山之中,這也給文旅產品的開發帶來了極大不便。
為了抓住《黑神話:悟空》帶來的這波熱度,山西省各相關部門這段時間可謂是全力以赴。在游戲上線后火速啟動“跟著悟空游山西”主題活動,推出“打卡”旅游路線和與游戲聯動的文旅產品,力求通過服務、業態、玩法上的創新,讓“悟空效應”變長紅。
山西有很多優質的旅游資源,比如大同云岡石窟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景區,不管是監測保護、展示利用還是公共服務都已經配備完善,完全有能力接待激增的游客。但是有一些古建筑還在修復的過程中,并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再加上當地沒有配套的旅游設施。如果把山西省比作一座不可移動文物的博物館,那么每一個古建都好比博物館內的藏品,但不是所有的藏品都能一次性展示出來。
山西近年來已經加大了對古建的保護修繕和維護工作,希望外界也可以對山西多一些理解。景點分布零散、缺乏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再加上高鐵建設相對滯后,去山西旅游被不少網友調侃為一場“文化苦旅”。
山西是文旅資源大省,旅游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旅游發展空間廣闊。希望通過《條例》的出臺,可以不斷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