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后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從此,九鼎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所以,“九鼎”,指的是九州,也就是中國的代名詞,而最早的“中國”兩個字,就是出自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里何尊的銘文。
古豫州,九州之一。《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其中,豫州位于天下之中。而當時何尊里的“中國”和豫州,指的是現如今的洛陽乃至河南。
鼎是中國青銅器的核心代表。青銅鼎始于夏代,盛于商周。鼎最早被用于烹煮和盛放肉食,商周時,青銅鼎逐漸演變成權利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在周禮中就有列鼎制度,規定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各階層間的禮儀制度不可僭越。而西周獸紋銅方鼎就是西周開國時期的“開國鼎”,堪稱國之重器,意義非凡,尊貴無比。
洛陽的城市之中樹立了一座標志性建筑,九龍鼎修建于1994年4月,全身由花崗巖雕塑,高達33米。柱身盤旋著九條神龍,象征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個朝代在這里建都。
在九龍鼎的的頂端就是1:1仿制著中國青銅時代——西周獸紋銅方鼎。
它直腹立耳,有四條柱狀足,柱狀足上部與鼎的腹部均飾有獸面紋。鼎身雕刻著精美細致的云雷紋,在饕餮紋的映襯下,越發的莊嚴和凝重。因為獨特而精美的紋飾,它又被成為“洛陽鼎”。在造型上,俊美威嚴,既有來自遠古的神秘,又有與生俱來的王者之氣。
“一言九鼎”的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這個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在現代人們的交往中,為了表示在別人面前謙虛,常常會說自己“人微言輕”,而與之相對應,表示對別人的尊敬的成語就是“一言九鼎”了。一言九鼎,說話人的地位很高,說話力量大,能有很大作用。寓意做人應做到言出必行,慎重許諾,忠實履行,才能為人所信服。
鼎本是重物,加之九鼎,乃國之重器,一言九鼎,自然就代表言語分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