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共289年)
唐朝全盛時期通常被稱為“盛唐”,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黃金時代,時間跨度從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大約涵蓋了200年的時間。這個時期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期,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
其文化繁榮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它的詩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無論是形式還是表現手法都非常豐富和多彩,如詩歌中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繪畫中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書法中的楷書、行書、草書等,音樂中的古琴、琵琶、二胡等,舞蹈中的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等。
唐朝的文化成就和影響力,不僅在中國,也在東亞和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文化思想、藝術表現和生活方式,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朝的文化繁榮為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它的藝術成就和思想觀念,都是唐朝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畫家等。例如李白、杜甫等人的詩歌,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被譽為中國詩歌的代表人物。
唐代宮廷美學-唐朝服飾
中國古代束發簪一般分橫式和豎式,橫式即卯酉簪,豎式即子午簪。至少到元代之前,道士的道冠還是以子午簪式為主,也即子午朝向的從后往前插的方式。直至到了明清,始有卯酉朝向插法。左為生而右為死,當為從左往右插入。乾隆皇帝也是此類漢裝扮相的忠實擁躉。
唐代女子的發飾就紛繁多樣了。唐玄宗時期宮中流行的就有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等。當時還流行在頭上插滿梳子和鮮花。開元、天寶時期,發式的特征是“密鬢擁面”,蓬松的大髻加步搖釵及滿頭插小梳子。而關于鮮花,最符合大唐氣象的就是牡丹了。
唐代簪釵上的紋飾也多種多樣,其中魚紋飾出現較多,有其歷史緣由。從《新唐書·車服》所載可知,自高宗始,五品以上官員開始佩魚袋,出現“佩魚者眾矣”的局面,逐漸演變成為官員身份等級的象征。而唐代婦女的服飾使用一般都遵循著“婦人從夫色”的穿戴原則,所以她們常在釵首處飾以精美的魚型。
唐代簪釵上的鳳鳥圖案也較為多見,其工藝與紋飾,也堪稱后世典范。浙江長興縣下莘橋出土飾有鳳鳥紋飾的唐代金銀發釵,此時的鳳鳥紋多與植物紋樣相伴,平添幾分溫柔舒展的美意。在劇中,身穿大袖襦裙,幾乎還原唐代彩繪陶俑造型的許鶴子緩緩登上花車,她的高髻上正佩有一枝奪目的金鳳簪,正可謂“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珮珊珊”。
唐代金銀器制作最有名的,是劇中提到的何家村,代表大唐最高工藝。何家村窖藏出土有一枚球形香囊,設計精巧,不論外部球體如何轉動,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香料也不會撒出。該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而這一原理,直到近代才被歐美廣泛應用于航空航海領域。
與其它朝代不同,唐既是愛紅妝的溫潤如玉,也時愛武裝以智慧和實力的雙面佳人。
唐朝服飾特點:唐朝服的論官服、朝服還是常服,不論男裝和女裝都表現其開放的思想,因此唐代服飾更為多元化。
(唐)張萱搗練圖(宋摹本)(局部)
絹本設色縱37厘米橫145.3厘米
〔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賹挻蟆⑤p薄面料營造飄柔的感覺為了突顯體態纖長便有了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②色彩鮮亮——唐朝服飾中,女性常以紅、綠、紫、黃色為主。自唐高祖后,男子官服三品以上官員的官服著紫色;四品,深緋(紅);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蹐D案精美。唐朝裝飾多選用花卉圖案,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后,形成獨有的唐代纏枝圖案。
④喜愛胡風——唐朝也曾盛行過女子穿男裝的潮流。相比女裝,身著翻領或圓領窄袖袍衫,腰間束帶,下穿小口褲子更方便出現,由此可見唐朝服飾萌發服飾樣式向功能性的轉變。
唐朝女性服飾雍容華貴,裝飾物也繁雜富麗。唐朝服裝有三大特點:披帛袒領大袖襦裙裝、女扮男裝、穿胡服。襦裙裝一般是上衣為短襦或者衫,下身穿長裙,佩戴披帛,加半臂。
唐朝女子的襦裙裝具有一定的特色,女子一般是短襦,長裙的裙腰在腋下處,用綢帶系住。女著男裝主要是因為唐朝女性思想比較開放。根據《新唐書》中記載,唐中宗時期,后宮佳麗戴胡帽,穿著男性的服飾和靴子。
由此可見,唐朝時期女子穿男性的服裝是合情合理的,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下,也體現出唐朝的思想開放。唐朝時期經濟發達,“絲綢之路”的興起也使得唐朝與西北少數民族之間有著許多的商旅往來,因此唐朝服飾也深受西北少數民族服飾的影響。
唐代宮廷美學-宮廷生活
張萱的《搗練圖》,是一副工筆畫。張萱本人身份是唐代宮廷畫師。原作曾經收藏在圓明園,后來圓明園被毀,這幅畫的真跡流失海外,現在被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
它的內容,表現的是唐代宮廷女子在制作絲質品的過程與日常圖景。一些技藝精巧的女子被分配到掖庭局勞作。
這張圖得看高清局部,才有意思。唐代婦女的服飾紋路,色彩搭配鮮艷又活潑。人物的性格也是如此。蹲在地上手持團扇的小宮女,俏皮可愛。
每個婦人的服飾審美都令人賞心悅目。想不到,小碎花果然是經典款。這些綢緞絲質高級又盡顯華貴。再細細看,婦人的發髻頭飾花鈿也各不相同。
這些婦人的服飾美麗異常。雖然是些碎花裙子,搭配不同的絲質上衣,呈現一種豐富的審美。這種美感絲毫不輸時尚秀。
其實看了敦煌的唐代壁畫,就會明白為什么那時候的審美,不是以瘦為美。壁畫上那些豐滿的人物,她們的肢體線條都是飽滿韻味的,豐滿的曲線代表的是更多的內容,更豐富的視覺,是大氣和包容。
虢國夫人游春圖依然是唐代宮廷畫家張萱的代表作。
虢國夫人是楊玉環的姐姐,三姐。當年楊貴妃獲玄宗盛寵,幾個姐姐也一同入宮陪伴。虢國夫人過著驕奢跋扈的生活。她每入禁中(皇宮),常乘驄馬,連為她牽馬的太監都長得十分俊秀。
從局部圖看出,眾人簇擁的前排女子便是虢國夫人。唐代發髻果然別有韻味。唐代貴婦沒有妖嬈的曲線,卻絲毫不影響性感的氣質。忽然很羨慕這畫上人們的生活,沒有太多焦慮,騎著馬兒踏春,走進大自然這本身就是美好的事物。
后半截能看出唐代男子的服飾,瀟灑飄逸。無怪唐代詩人們詩作如此豐富和浪漫。他們有大把時間親近自然,正如木心所說,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張局部里的侍女,她的服飾著裝有胡人的氣質。唐代的美是多元的,跟隨出行的侍女都有自己的獨特美感。
這幅畫的意境非常棒,有一種仙氣神游的想象力。幾乎是理想中的神仙生活了。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這幅畫想必大家都有印象了,一說到唐代宮廷畫,都會推薦這幅簪花仕女圖。這些唐代貴婦的發型被許多影視劇沿用,比如高潔和林芳兵版本的楊貴妃:高高的發髻之上,一朵貴氣的牡丹或芍藥甚至是荷花作為點綴,還有云鬢金步搖,性感極了。不過,影視劇的服飾質感距離唐代的真實樣貌,差距挺大的。
畫里是幾位貴婦的日常嬉戲圖景。有仕女手持團扇,她們的庭院里有小狗或者丹頂鶴作為寵物。仔細看她們的服飾,貴婦們服飾上的圖案比《搗練圖》上的女士們華貴、奢侈和大氣許多。她們的發飾精致、典雅又美麗。畫中婦人估計都是唐代頂流闊太太了。
連史書上著名的驕奢婦人-虢國夫人似乎都不能與她們相提并論。
這種眉形仿佛是唐代上流婦人的專屬。胡金銓的《天下第一》算是還原度頗高的影視作品了。圖中,她們的外披薄紗玲瓏剔透,絲質上乘。右邊這位紅衣婦人似乎辨識度挺高,她的發飾最為精致與高貴。紅色的內搭簡約性感。
唐代的審美很有古中國的韻味,即使是服飾著裝它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毫無疑問,它的美學已經遺失了大部分。
唐代宮廷美學-唐朝建筑
唐代建筑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開朗。它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正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
唐代的木建筑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筑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代建筑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山西省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體現了上述特點。此外,唐代的磚石建筑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佛塔大多采用磚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尋塔在內的中國現存唐塔均為磚石塔。
中國建筑歷魏晉而至隋唐,發展到了極盛期,精華薈萃,優秀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兩都長安、洛陽。
當時的長安城,布局嚴謹,街衢修直,有皇城、宮城、里坊及東西兩市。人口一百萬,不計大明宮,長安城的面積就達八十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它的建筑藝術,從都市規劃到宮殿寺廟等建筑群的布局形制以至單體建筑的結構造型,水平都遠遠超出于周圍各國。流風所及,日本和朝鮮競相仿效,遂使以中國為中心的建筑體系在東亞生根,以后又傳至越南、蒙古等國。它與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歐洲建筑和以阿拉伯地區為中心的伊斯蘭建筑鼎足而立,成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之一,雄視東方。
唐代宮廷美學-宴飲風俗
唐代是物質條件豐厚的社會,也是一個開放、追求及善于享受生活的社會,吃喝玩樂樣樣精彩。在這方面,唐代宮廷宴飲的率先垂范更起到了推動作用。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唐代宮廷宴飲因舉行場地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內廷宴飲和外廷宴飲。前者主要在皇室成員內部進行,是皇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往往輕松愉快,有享樂、娛樂及和諧親情的作用;后者則形式感更強,簡單說是皇帝的工作餐,但卻極度奢華、極度鋪排,通常規模更宏大、內容更豐富、影響更廣泛。
唐代宮廷宴飲的主要類型有節日宴會、皇帝游宴、皇家糖宴、慶功宴、朝會及伴隨祭祀活動而舉行的宴會、宮廷內宴、皇帝為任命的外官餞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會。唐代宮廷宴飲中主要的佐樂活動有行酒令、樂舞表演、百戲游藝節目表演等,這些活動不僅有效地調節宮廷宴飲氣氛,更豐富唐代宮廷宴飲的文化內涵。
大唐宮廷特別重視音樂和舞蹈對宴會的調節作用,以歌舞助興是唐時重要的酒俗之一。唐代宮廷酒宴席上的歌舞通??煞譃閮纱箢悾核麏市缘母栉韬妥詩市缘母栉?。他娛性的歌舞是由專業的演員表演的歌舞,供賓主一邊酒宴一邊欣賞,用于增加酒宴和諧歡快氣氛,表演者多是年輕貌美、技藝高超的歌伎、舞女。自娛性的歌舞是酒宴上的主人或賓客表演的歌舞。宴飲進入高潮時,唐代人喜歡舞之蹈之,歌之詠之。即使貴為帝王,也多有此雅好。
唐代的行酒令助飲亦是極具時代特色的助飲方式,行酒令助飲多在巡酒之后進行,極大地提升了當時人們的飲酒情趣和氣氛。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代表了成熟的中國畫古典畫風,造型手法完整和諧,用簡潔單純的技法描繪出了動靜結合的畫面。構圖格局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特點,就如同紀實一般把時間空間串聯起來,形成鮮明的人物情節對比沖突。從藝術觀來看,晚唐延續了前朝的特點,尤其在畫作中喜歡用到留白的方式來表達超然物外的思想觀念。晚唐社會動蕩,藩王的割據,中國繪畫也產生了重要變革,這主要表現在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的山水畫的興起和花鳥畫的產生上。除此之外,晚唐審美深受北方文化的影響,如在圖中舞伎纖腰中以革帶系著兜肚,這種束緊腰身的著裝方式,就是深受北方少數民族舞蹈的影響。
自古以來,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輝煌的時期,而大唐盛世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大唐盛世,又稱作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主要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繁榮等一系列成就。這一時期,國家政治體制穩健,社會風氣開放,民生富裕,文化藝術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