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建筑體系中,木結構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而木結構按照構架組成劃分,可大致總結為四大類——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和干闌式;穿斗式建筑其構架核心特征是結構柱直接承托檁條,而抬梁式建筑其構架核心特征是承托檁條的為梁,兩種不同的構架邏輯又導致節點連接榫卯樣式的差別;井干式建筑其構架主體主要由大量木料堆疊而成,因此此種類型木結構建筑主要用于我國東北以及西南山林資源豐富區域的民居;干闌式構架一般是先在地面打入木樁,樁與樁之間用梁枋進行拉結,形成一個穩定的建筑底盤,在木樁頂鋪設木地板,再在其上房屋木架,其一般用于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區域的民居。
而我們本期要講的元明時期建筑遺存,其構架類型主要包含穿斗式和抬梁式兩種。如果在上述穿斗式和抬梁式核心特征基礎上添加梁栿樣式、鋪作特征等,那么元明時期木結構建筑可以細分為七大類,分別是明官式木構、直梁型抬梁式北方木構、月梁型抬梁式木構、直梁型抬梁式江南木構、冬瓜梁插拱穿斗式木構、直梁插栱穿斗式木構、直梁混合式木構。
下面給大家詳細分享。
明官式木構
明代官式木結構建筑,通常是用于作為明代權力中心的南京和北京地區,典型的遺存案例包含北京長陵祾恩殿、北京先農壇拜殿、北京智化寺萬佛閣;同時受到權力中心建筑風格的影響以及明朝政府對于地方宗廟建筑樣式的管控,在首都之外也出現了官式類型的木構建筑,典型的建筑遺存案例包含湖北鐘祥顯陵建筑群、湖北武當山道教建筑群、青海樂都瞿壇寺建筑群。
(北京長陵祾恩殿,網絡圖片)
(北京智化寺萬佛閣,網絡圖片)
(青海樂都瞿壇寺建筑群,網絡圖片)
直梁型抬梁式北方木構
直梁型抬梁式北方木結構建筑,一般用于黃河流域地區,影響范圍涵蓋從中原腹地至塞外地域,這種構架類型一直沿用到清朝,元明時期的典型建筑遺存包含永樂宮寺廟建筑群、定興慈云閣、韓城文廟大殿、河南濟源大明寺中佛殿、山西廣勝下寺大殿等元代建筑,以及山西代縣邊靖樓和晉祠水母樓等明代建筑。
(永樂宮寺廟建筑群,網絡圖片)
(山西晉祠水母樓,網絡圖片)
月梁型抬梁式木構
月梁型抬梁式木結構建筑,一般用于江南地區,其是北宋《營造法式》為代表的宋代官式建筑的繼承,元代典型的建筑遺存包含浙江武義延福寺大殿、上海真如寺大殿、金華天寧寺大殿;明代典型的建筑遺存包含蘇州府文廟大成殿、泉州開元寺大殿、常熟彩衣堂等。
(泉州開元寺大殿,網絡圖片)
直梁型抬梁式江南木構
直梁型抬梁式江南木結構建筑,用于江南地區的小式建筑,和北方直梁型木構造型類似,但也有梭形瓜柱存在,梁都為圓作,部分建筑構架梁端做出變形的斜項,典型的建筑遺存包含紹興呂府、常州保和堂等。
冬瓜梁插栱穿斗式木構
冬瓜梁插栱穿斗式木結構建筑,一般用于新安江流域以及臨近區域的皖南、浙西與贛東北區域,留存至今的建筑遺存基本為明代,比如徽州羅氏祠堂等建筑。
直梁插栱穿斗式木構
直梁插栱穿斗式木結構建筑,構架類型與冬瓜梁插栱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類似,只是梁造型有所不同,其一般用于福建、廣東和云貴區域,典型建筑遺存如廣西容縣真武閣。
直梁混合式木構
直梁混合式木結構建筑,此種類型的建筑可以說是北方抬梁式構架和穿斗式構架的融合,在大式建筑中其柱頭位置設置闌額和櫨斗,而有些建筑其金步架直接用柱承托檁條,斗栱也存在多次偷心的情況,闌額和駝峰等構件使用疊木組成,又呈現出井干式的特征;典型的建筑遺存如四川峨嵋飛來殿、云南安寧曹溪寺寶華閣。
總結來說,元明時期的木結構建筑在黃河流域、長江以北區域建筑以及西南地區大式建筑一般是采用抬梁式構架體系;云貴川地區以及華南地區,則通常采用穿斗式構架體系;而從眾多元明時期小式建筑遺存可以看出,穿斗式構架體系使用的相對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