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往往是中國古建筑中最華麗的存在,通常雕梁畫棟,規(guī)格極高,莊嚴又神圣。在浩瀚的中國建筑文明中,保存至今有三座大殿如同璀璨星辰,格外引人注目,被稱作“東方三大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是東方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制最高的古代宮殿建筑。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共72根大柱。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shù)量之多為現(xiàn)存古建筑中所僅見。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huán)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xiàn)千龍吐水的奇觀。
▲太和殿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內(nèi)外飾以成千上萬條金龍。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nèi)外梁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nèi)金磚鋪地,明間設(shè)寶座,寶座兩側(cè)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建筑規(guī)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筑之首。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jié)、元旦、冬至三大節(jié),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孔廟,曲阜孔廟始建于魯哀公十七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建筑學家梁思成稱曲阜孔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大成殿作為曲阜孔廟的核心建筑,是目前體最大的儒教祭祀建筑。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命名為“大成殿”,北宋步入衰敗后,大成殿也變成一片廢墟。金代黃統(tǒng)九年(1149年),皇帝又下令對大成殿進行了重修,并擴建為七間,屋頂采用了綠色琉璃瓦,廊柱也由原來的木質(zhì)材料改為了石質(zhì)材料,并在梁柱上雕梁畫棟作為裝飾。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執(zhí)政二年(1724年),大成殿遭雷擊,化為廢墟,雍正皇帝特賜大成殿的建制規(guī)模必須改擴建,并特此傳下圣旨,欽賜劃撥銀兩專門重建大成殿。
▲大成殿
如今的孔廟大成殿仍是清朝雍正時期遺留的建筑風格,其建制式樣、建筑特色和建筑結(jié)構(gòu)布局等保留至今。面闊九間,深五間,以示九五之尊之數(shù)字意含。東西長54米,南北深34米,高31.89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歇山頂規(guī)制,斗拱層疊,四壁回廊下,巨型石柱擎檐。正中“大成殿”匾額為清代雍正皇帝所書。殿內(nèi)正中奉把孔子塑像,兩旁為四配和十二哲的塑像。
自漢朝時期的漢高祖到清朝的晚期,曾有12位皇帝、19次親臨曲阜孔廟大成殿祭拜孔子,并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以此來昭示世人無論是萬人之上的皇帝,還是一介草民,都要尊孔拜師,倡導儒家治國安邦的思想理念。
岱廟坐落于山東市泰安市區(qū),舊稱“東岳廟”,是泰安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廟創(chuàng)建于漢代,至唐時已達殿閣輝煌,是歷代帝王供奉泰山神靈,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天貺殿位于岱廟中軸線中后部,是岱廟的主建筑。
“天貺”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1009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長48.7米,寬19.8米,高22.3米。重檐廡殿式頂,黃琉璃瓦覆蓋。檐下十根大紅柱,氣勢雄渾,歷經(jīng)數(shù)朝,古貌猶存。正面明間重檐間掛“宋天貺殿”額。根據(jù)學者考證宋、明時稱為峻極殿,元為仁安殿,清代康熙年間由于大地震,傷廟重修,大殿改名為“峻極殿”,直到民國時才改為天貺殿。
▲天貺殿
殿下為石質(zhì)臺基,白石雕欄環(huán)繞四周,殿內(nèi)供奉“東岳大帝之神位”,內(nèi)部明間施藻井,天花板繪金色升龍,彩繪斗拱,裝飾華麗。殿內(nèi)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畫《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了東岳泰山之神出巡時浩浩蕩蕩的場面,所繪人物達690余人,襯以山川樹木樓閣,間以祥獸,表現(xiàn)了泰山神出巡、回宮的宏大場面,是泰山人文景觀之一絕。
“東方三大殿”,每一座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風采。它們不僅是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更是東方文明的見證者。是寶貴的中華文明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