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我國古代建筑裝飾“三雕”之一,被廣泛應用于宮殿、寺廟或民居建筑中。不同的地域,建筑風格各異,石雕的運用也有所不同,其中既有獨立的單體建筑,也有大量局部構件,既有實用功能,本身又成為極具觀賞性的工藝作品。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旗桿基座
我國建筑石雕的可用石材非常豐富,參照劉大可在《中國古建筑瓦石營法》中列舉的主要石材:一為漢白玉,具有潔白晶瑩的質感,質地較軟,石紋細,適宜于雕刻,多應用于宮殿建筑裝飾雕刻。如皇家建筑的門洞券圈、石欄桿、石獅子、須彌座等,大多用漢白玉石料雕刻而成,給人以素雅大氣的感覺。
北京天壇祈年殿成貞門,漢白玉的拱券和欄桿潔白晶瑩,質地較軟,紋細
二為青白石,同為青白石,有時顏色和花紋相差很大,分為青石、白石、青石白渣、磚渣石、豆瓣綠、艾葉青等,質地較硬,質感細膩,不易風化,多用于宮殿建筑及帶雕刻的石活。
青白石總稱,下細分很多,石質硬,質感細膩,不易風化,用于各種建筑
三為花崗石,因產地和質感不同,又細分為麻石、金山石和焦山石等。北方出產的花崗石多稱為豆渣石或虎皮石。其中呈褐色的多稱為虎皮石,其余的統稱為豆渣石。花崗巖質地堅硬,不易風化,適于做臺基、階條石、地面等。但石紋相對粗糙,不易精雕細鏤。
花崗石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紋粗適于做臺基、階條石、地面等裝飾
四為青砂石,又叫砂石,呈青綠色,質地細軟,較易風化,多用于小型建筑中。五為花斑石,又叫五音石或花石板,呈紫色或黃褐色,表面帶有斑紋,質地較硬,花紋華麗,多制成方磚,磨光燙蠟,用于重要宮殿的地面鋪設。面對如此豐富的石材,選材就成為石雕制作的關鍵問題,不僅要注意石材的形式及紋理,更要充分地考慮石雕的使用位置,即使在同一建筑中,也需要根據裝飾部位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石材。如石紋的走向應符合構件的受力要求,階條石、踏跺等,石紋應為水平走向,而柱子、角柱等石紋應為垂直走向,斜紋理或橫紋理的石料不宜用作承重構件。
青砂石,又叫砂石,呈青綠色或略帶黃色,質地軟,較易風化
建筑石雕在中國傳統建筑中隨處可見,牌樓、欄桿、臺基、階石、石柱、柱礎、蹲獸、華表等,工匠憑借嫻熟而靈活的技巧,化腐朽為神奇,賦予了堅硬的石材以藝術的靈氣。其中,牌樓和臺基是建筑石雕工藝最易施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