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和鳳的形象都源自先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圖騰。但在它們產(chǎn)生的早期,龍屬陰,而鳳屬陽。
兩者,鳳誕生于鳥,龍誕生于蛇。而蛇鳥為上古中國最主要的圖騰,女媧伏羲夸父共工等為蛇圖騰,帝俊少昊東夷諸部等為鳥圖騰。
其后,有國之朝,商秦兩朝皆奉玄鳥(玄鳥來自帝俊一系,而大商朝更是帝俊的直系后裔,至于秦朝的祖先就是商朝大將飛廉惡來的后代。)
從一些資料來看,秦朝一直信奉玄鳥,可到了秦始皇時期卻把龍?zhí)Я松蟻恚苑Q祖龍,這必然引起了帝俊一系的不滿,此前秦朝因玄鳥緣故可借帝俊之力,有因其自稱為北方黑帝顓頊之后,又獲得中央黃帝,北方黑帝所助,這還不算完,秦朝借力打力,說楚地群神為蠻夷,祝融的后代信奉了蠻神忘記了先祖,應(yīng)當(dāng)受到懲罰(楚國自稱的火神祝融的后代,而火神祝融是炎帝的后代)。
這么一搞,南方天帝炎帝也同意幫助秦國,最后一位東方天帝伏羲地位太高,神力也是無窮,可是人家伏羲可不會管這些事。
但是秦人還有辦法啊,他們征用巴人做兵,巴人是伏羲的直系后代之一,伏羲就算再不管事,也得照護一下吧。
秦國借勢帝俊(這里說明一下,帝俊山海經(jīng)中最高之神非他莫屬),攜五方天帝共擊楚地眾神。
楚地眾神欲邀齊地八主共同對抗,齊地八主不愿,因人主蚩尤惜敗中央天帝黃帝手下而南方天帝炎帝又是其祖,所以多有顧慮。
而月主,日主乃帝俊之后,莫不干忤逆帝俊。
陰主得秦國諾言,日后封禪泰山,陰主當(dāng)為府君!
《史記·封禪書》:“四曰陰主,祠三山。”
四時主不過是春神句芒,秋神蓐收,冬神愚疆,夏神祝融遺留人間的力量相互交融誕生的,而這四季之神都在五方天帝統(tǒng)治之下,所以四時主怎能翻的起浪花。
余下陽主一神怎敢應(yīng)同楚地眾神之邀!
所以齊國不費秦國一兵一卒,自然而降于秦國!
最后楚地眾神隕落,云中君身死云夢澤,云中君是云神,雨神,縹緲之神,其身死之后,云夢澤也逐漸消失。
山鬼被釘死于神農(nóng)架,山鬼死后,其神血沾染大地,有濁氣污染,生瘴氣無數(shù),又有人誤沾神血,神生時為至清者,死后至濁者,其之死血大邪,故沾染者智慧大減,化作野獸,乃為野人。
大司命死于藍田,大司命掌管人的生死,故于隨楚軍于藍田,藍田之戰(zhàn)傾楚國全力戰(zhàn)秦國,楚國慘勝,縱使有操控生死的大司命一同出征,也挽救不了楚國最后的結(jié)局,大司命被殺,是故此后楚國再無一勝。
隨著河伯被殺,楚國再無江水天險,任由秦國出入。
而東君和太一因為一些私人恩怨,所以自成了一家,早就去了東海,于蓬萊仙島之上化作東王公。
楚地神主太一被重傷而逃,逃走的太一其后托生道家,是為太乙。
龍圖騰的產(chǎn)生,是古人對魚、蛇、鱷等脊椎和爬行動物,以及云、雷電、虹霓、龍卷風(fēng)等自然天象加以創(chuàng)造融合成的一種神物。
以上所說這些動物多為“水物”“水獸”,天象也和陰雨有關(guān),這就導(dǎo)致了龍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屬“陰”的。
對于鳳的造型,取材對象主要是雞、燕、烏、孔雀等鳥禽,而鳥禽絕大多數(shù)都是喜歡溫暖,向陽,有“陽鳥烏”“陽禽”“火精”之說。
所以從新石器時代到盛行陰陽五行學(xué)說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龍主要是以“陰物”的形象出現(xiàn),鳳主要是以“陽物”的面貌出現(xiàn)。
也就是說,在龍鳳這一對中,鳳才是公的,龍才是陰性的存在。
至于為何這陰陽反轉(zhuǎn)了,這還是如上所說,秦始皇改了天,逆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