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祥瑞神獸,其來源可上溯三皇五帝時期,是上古四神靈之一(龍、鳳、麟、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星宿四象之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四靈(左)四象(右)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爾雅翼》解釋龍的外形為:“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據著名學者聞一多考證,“龍”的形象包含著多種動物元素——在遠古部落征伐中,獲勝的部落把對方的圖騰加在本部落的圖騰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集多種動物形象為一體的超級圖騰,這就是“龍”。
“龍”
通過疊加而組成的“龍”在外形和內在上并不盡相同,因此慢慢就出現了“龍生九子”的說法,分別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使得龍的形象和內涵更加豐富多彩了起來。
龍生九子
而蘇州大學教授徐山則從中國表意文字的角度入手,他認為“龍”的甲骨文和“雷、電”二字相似,可視為“雷、電”的變體,是原始先民對產生雷電的原因的一種生物化解釋。
龍的“真實”形象,最初則來自于距今八千多年前的興隆洼文化。1982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興隆洼鎮查海遺址中發現了長約19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的龍形物,比在屬仰韶文化的濮陽西水坡古墓葬群中用蚌塑擺成的龍虎圖案早了兩千多年,而后者則被認為是中國發現最早的龍形圖案。
“敖漢”一詞在蒙古語的意思是“老大”,這大約也多少明白了為什么四海龍王都姓“敖”了,只不過誰才是真正的“老大”卻不得而知。
四海龍王
在上古人眼里,龍是神秘而高貴的,且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凡是貼近或擁有“龍”,都是獲得至高無上能量的方法,這就出現了物化的龍形器物并對其崇拜,以產生祈福或避禍的效果。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在距今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片區三星他拉村發現的C形玉豬龍,正式把玉、龍和首飾連接在了一起,成為中國第一只龍形首飾。
C型玉龍(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到了先秦時期,龍從圖騰走向了神靈,又從傳說進入了社會,成為與民同樂的吉祥瑞獸。秦漢以后,龍成為了皇家專用形象,來證明皇權的合法性和不可替代性。龍這種生物形象,經過歷朝歷代的演變和豐富,已經成為能夠呼風喚雨、驅邪祈福的富貴象征了。
北海·九龍壁
中國的龍,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其復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涵著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經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是文化的凝聚和積淀,成了中國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象征。
大清龍郵(左)現代龍年郵票(右)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平衡,既然有了“龍”這種陽剛氣極為濃烈的瑞獸,那么一定就會有另外一個與之對應且溫和柔美的祥禽,這就是“鳳”。
《山海經·南次三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
說起來,“鳳”的文化形象并不晚于于龍,早在七八千年前的“高廟文化”與“河姆渡文化”,就出現了以鳥為原型的鳳文化。這表明先民們在遠古時代就有了“鳳”文化的崇拜與流行。
湖南高廟·鳳鳥負日
余姚河姆渡·雙鳳朝陽
《尚書·益稷》記載:“《簫韶》九成,鳳皇來儀……”講的是大禹治水后舉行盛大的慶典,由夔龍主持音樂演奏。當樂舞到了最后階段,鳳凰來了,并翩翩起舞。這應該是最早有成熟文字記載的關于“鳳”的信息。
關于“鳳”的原型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孔雀、有說是錦雞、有的說是燕子,也有說是某種彩色的鶴,但都是根據外形而在現實中尋找的對應物種形象。
《爾雅》郭璞注:“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說文解字》對鳳的形象描述則為:“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麟后,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
從古籍記載來看,鳳和龍一樣,也是由眾多生物疊加組合而成的,這是不是說明,鳳也是從氏族部落的圖騰中演化而來的呢?
鳳圖騰
在上古時代,鳳的地位最初是高于龍的。她甫一出世,便以神或神的使者而存在,龍至少還有人能養敢殺,而鳳卻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說文解字》中記載:“鳳,神鳥也……出于東方君子之國……見則天下大安寧”。
《爾雅義疏》一書說:“鳳皇,靈鳥仁瑞也。雄曰鳳,雌曰皇。”
這說明“鳳鳥”本來是一對兒,雄性為鳳,雌性為凰,但與龍配對之后,鳳與凰就合二為一、并成了雌性,作為“陰”的象征,平衡以龍為首的“陽”。
龍生九子,而鳳有五色,分別為“赤者鳳、黃者鹓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對應火、土、木、金、水之五行學說。《山海經》又上說鳳凰身上有五種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鳳是如此的溫潤美麗,又有良好的品格德行,當然也會被作為配飾而向世人展現其無窮的魅力。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用“鳳”作為飾品而出現。1955年,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鳳”,這可能是最早的“鳳”文化飾品。而在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婦好墓玉鳳佩,則將“鳳”文化冠上了皇家帝王色彩。
鳳翥龍騰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鳳文化的內涵與龍一樣,由圖騰轉向了“天命”,被推崇到相當的高度,成為了通天使者,是和平、光明和溫暖的真善美化身。
南方崇鳳,謂之鳳翥;北方尊龍,謂之龍騰,這就是所謂的“鳳翥龍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北兩大圖騰在華夏大地并駕齊驅,昭示著一種厚重溫敦又激奮昂揚的祥瑞之氣。鳳文化與龍文化相輔相成,這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互補和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如果說龍代表中華民族剛毅、進取、不屈的精神,鳳則表達了中華民族仁慈、寬厚、智慧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