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的建筑風格特點,首先要適應這個地區的氣候特征,一定是跟該地區的氣候條件協調一致的。
1、光照因素
光照因素是建筑房屋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參數。
南方的光照比較充足,夏天比較悶熱,所以南方的房屋建筑一定要特別注意通風、散熱,比如西南地區的民居,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建筑布局方式。
當地的居民,會建造一種將住宿、倉儲、畜圈放在一起的一種組合式建筑。如果只有一層,那就是人和牲畜各居一室。
如果有兩層,則是人在上層,牲畜和倉儲在底層。如果有三層,底層一般是畜圈,中間是儲藏室,最頂層讓人來住。
這樣的建筑風格,不僅可以保證良好的通風效果,而且可以起到很好地防潮作用。
單元結構的民居建筑一般是以戶為單位的,如果把這些單元結構的建筑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大家族,甚至一個族群的住址,比如福建客家的土樓建筑就是這種建筑。
北方的日照相對較弱,所以房屋建筑就要以充分地接受陽光照射為前提。所有的房屋最好平鋪在同一平面,而且相距一定的距離,不至于遮擋陽光。這也就解釋為什么北方多平房,而且還有那種四合院的房子。
北方的四合院就是一個四方形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正房,左右兩側是廂房,門在南側,中間是一個寬闊的院子。這樣的建筑結構,可以讓陽光最充分地照射下來。
2、降雨因素
南方降雨較多,氣候濕潤,所以房屋建筑要考慮防雨、防潮、排水的功能。
為了防雨、防潮,南方的建筑多用薄磚砌成,屋頂是用茅草或瓦片蓋成,這樣就防止雨水滲入屋內,保持干燥性。
南方的房屋建筑屋頂坡度很大,房檐很寬,這樣就可以達到快速排水的效果。
北方降雨很少,所以房屋建筑的防雨、排水作用很弱。屋頂坡度較小,幾乎為平面,不僅可以節省建筑材料,還可以用來當曬場。
3、溫度因素
北方的冬季很漫長,溫度很低,所以保暖性是北方房屋建筑要考慮的首要因素。為了保暖,房屋多為土制,墻體非常厚實。
屋內的炕與灶連在一起,可以讓燒飯的熱量用在供暖上,東北地區家家都有火炕。
陜西地區有很多房屋都是沒有窗的,而且后墻特別又高又厚,這都是跟當地寒冷的氣候相適應的。
南方溫度高,而且潮濕多雨,所以門窗就特別大,而且都有后窗,這樣就有利于通風、散熱。在冬天,南方雖然沒有北方那樣寒冷,卻比北方潮濕。人們習慣睡床而不是炕,這樣就可以達到防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