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為東方最顯著的獨立系統,淵源深淵,而演進程序簡純,歷代繼承,線條不紊,而基本結構又絕未因受外來影響致激起復雜變化者......在這里我們要提出中國建筑上的幾個弱點。
▲原文
(一)中國的匠師對木料,尤其是梁,往往用得太費。它們顯然不明了橫梁載重的力量只與梁高成正比例,而與梁寬的關系較小。所以梁的寬度,由近代的工程眼光看來,往往嫌其太過。同時匠師對于梁的尺寸,因沒有計算木力的方法,不得不盡量的放大,用極大的FactorofSafety,以保安全。結果是材料的大靡費。
▲古建筑梁架
(二)它們雖知道三角形是唯一不變動的幾何形,但對于這原則極少應用。所以中國的屋架,經過不十分長久的歲月,便有傾斜的危險。我們在北平街上,到處可以看見這種傾斜而用磚墻或木樁支撐的房子。不唯如此,這三角形原則之不應用,也是屋梁費料的一個大原因,因為若能應用此原則,梁就可用較小的木料。
▲傾斜的古建筑
(三)地基太淺是中國建筑的大病。普通則例規定是臺明高之一半,下面再墊上幾點灰土。這種做法很不徹底,尤其是在北方,地基若不刨到結冰線(FrostLine)以下,建筑物的堅實方面,因地的凍冰,一定要發生問題。
好在這幾個缺點,在新建筑師的手里,并不成難題。我們只怕不了解,了解之后,要去避免或糾正是很容易的。
▲古建筑臺基
關于中國建筑之將來,更有特別可注意的一點:我們架構制的原則適巧和現代“洋灰鐵筋架”或“鋼架”建筑同一道理,以立柱橫梁牽制成架為基本。現代歐洲建筑為現代生活所驅已斷然取革命態度,盡量利用近代科學材料,另具方法形式而迎合近代生活之需求。
若工廠、學校、醫院,及其他公共建筑等為需要日光便利,已不能仿取古典派之壘砌制,致多墻壁而少窗牖。中國架構制既與現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則,將來只需變更建筑材料,主要結構部分則均可不有過激變動,而同時因材料之可能,更作新的發展,必有極滿意的新建筑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