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瓷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數(shù)量和質量都堪稱一流,既有溫潤的定窯白釉、淡雅的龍泉梅青釉、含蓄的汝窯天青色,又有耀州窯青釉,景德鎮(zhèn)青白瓷等等。
宋代窯口遍地開花,釉色千差萬別。不同于唐三彩的鮮亮與張揚,更傾向內斂而清澈的質感,絲絲溫潤的暖色,觀之身心安寧。
宋瓷與元瓷相比,多了分細膩;與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柔媚。工藝精湛復雜,最后呈現(xiàn)出的效果卻極其安靜內斂,樸實無華。
宋人其實是用最簡單的方、圓、素、樸、拙來表現(xiàn)質感和單純,將美提升到極致。“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色調優(yōu)雅,無與倫比。
猶如“大道至簡”的意思,即擯棄外表的過度雕琢,而追求內在的本質之美,呈現(xiàn)出樸素中有內涵,簡潔中有意味的至高境界。
正如蘇軾用泉水比喻詩文,“絢爛之極歸于平淡”,藝術也應超越簡單的感官美,而上升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而不枯寡。
這種“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在“北宋汝窯”和“南宋官窯”中體現(xiàn)的最為完美,含蓄沖淡的光彩細膩單純,極致絢爛,又極致平淡,因此成就了瓷器審美的巔峰。
冰裂紋,本來是敗筆,但宋人覺得里面有種滄桑美,經歷時間后,叫開片,這是很特別的宋代美學。
素色無紋的天青色汝瓷,搭配若隱若現(xiàn)的冰裂紋,樸素得好似找不到欣賞焦點,但靜心細觀,會發(fā)現(xiàn)天青色的靜謐配合著冰裂紋的靈動,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更有著器物有盡,而意境無窮的感染力。
宋人掌握了樸與拙、素與雅的完美結合,用特有的簡潔造型和淡雅清新,詮釋著對自然生靈的敏銳感悟力,闡述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藝術內涵。
從傳世的梅花圖、枯木山水畫、冰裂紋青瓷、窯變釉瓷器來看:
宋人試圖讓殘缺變成欣賞的聚焦點,用樸、素、淡、雅、拙成就獨特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