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的“樓”是指多層的建筑形式,有城樓、箭樓、角樓、鐘樓、鼓樓、戲樓、藏書樓等,具有多種社會、文化和實用功能,其作用隨歷史背景、地域差異和建造目的而有所不同。
【防御與軍事功能】
城樓、箭樓、角樓
古代的城樓、箭樓和角樓是城鎮防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承擔著重要的的城市防御功能。城樓通常建在城門上方,主要用于瞭望敵情、指揮作戰,同時也是城門防御的核心,兼具象征城市威嚴的作用。
▲平遙迎熏門城樓
▲北京正陽門城樓
箭樓多位于城門外側或甕城上,墻體開有密集的箭窗,守軍可從中射箭,進行遠程火力壓制,有效阻擊攻城的敵軍。角樓則建在城墻的四角,提供全方位的視野,彌補城墻拐角的防御薄弱點,并與城墻上的其他防御設施形成交叉火力,增強整體防御能力。這些建筑共同構成了古代城鎮的嚴密防御網絡,體現了古代軍事工程的高超技藝。
【管理與報時功能】
鐘樓、鼓樓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城市的“標配”,古代城市大都建有鐘鼓樓。作為古老的報時工具,鐘鼓樓大多修筑在城市的正中心,使鐘聲和鼓聲能夠均勻地傳播四方。輻射全城,是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設施。
鐘鼓樓的報時工作,主要集中在夜晚,因為夜晚沒有太陽,人們不能根據太陽判斷時間。鼓樓主要用于計時,鐘樓用于報時,在沒有鐘表計時的古代,鐘鼓聲對古人的起居勞作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北京鐘樓
▲北京鼓樓
寺廟中也常設鐘鼓樓,通常位于寺廟中軸線兩側,山門附近,對稱分布,具有報時、集眾和象征意義。鐘樓和鼓樓建筑風格相似,多為兩層或三層的樓閣式結構,底層為磚石砌筑,上層為木結構,飛檐翹角,氣勢莊嚴。鐘樓內懸銅鐘,鐘聲悠遠,寓意警醒世人、祈福消災。鼓樓內置大鼓,鼓聲渾厚,用于召集僧眾、舉行法會或慶典活動。
【居住與儲藏功能】
繡樓、藏書樓
繡樓是古建筑中供女性居住和活動的專用樓閣,多見于明清時期的官宦人家或富商大族的宅院。它通常位于宅院深處或后花園,環境幽靜,建筑精致,裝飾柔美,常設有繡架、織機等工具,供女子刺繡、縫紉,故得名“繡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性別觀念與家庭倫理的縮影。
古代藏書也常使用“樓”建筑,即藏書樓。藏書樓通常選址于環境清幽、遠離喧囂之地,以防火防潮為首要考慮,建筑風格古樸典雅。樓前設水池以防火,樓體通常為兩層,上層藏書,下層用于活動。例如溫州的玉海樓、余姚的五桂樓等等。
▲溫州玉海樓
【登高賞景功能】
觀景樓
在登高賞景方面,”樓“建筑憑借其高度優勢,成為古人觀覽自然與城市風光的絕佳地點。園林里的樓,多建于制高點或水邊,便于觀景。通過回廊、檻窗與露臺,將山水景觀引入建筑之中,既滿足了生活需求,又實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拙政園見山樓
四大名樓中岳陽樓近賞洞庭湖、黃鶴樓俯瞰長江,文人墨客常在此吟詩作賦,寄托情懷,每座樓都與著名詩文緊密相連,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符號。不僅是建筑藝術的杰作,更是“樓”類建筑的代表。
你還知道哪些“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