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事物種類繁多、花樣百出,那它其中的“五花”到底是哪五花,“八門”又是哪八門呢?
“五花八門”最早為“八門五花”,出自明末清初小說家張潮所創(chuàng)作的《虞初新志》,原本指八門陣和五行陣,比喻古代陣法戰(zhàn)術(shù)多變。
到清代,人們將多種底層職業(yè)歸類到“五花八門”之中,其中“五花”根據(jù)五行和五色來區(qū)分,“八門”則指一些靠口舌吃飯的人。
五花
頭一花叫“金菊花”,這說的可不是真正的菊花,而是比喻賣茶的女子。過去,街頭巷尾那些擺著茶攤,給過往行人遞上一碗香茶的女子,就如同金菊一般,在平凡中帶著一絲淡雅和質(zhì)樸,為路人送去片刻的清爽與慰藉。
第二花是“木棉花”,它代表的是行醫(yī)之人。木棉樹高大挺拔,花朵鮮艷似火,寓意著醫(yī)生們有著火熱的心腸和救死扶傷的高尚品質(zhì)。他們憑借精湛的醫(yī)術(shù),就像木棉抵御風(fēng)雨一樣,為人們抵擋病痛的侵襲。
“水仙花”是第三花,指代的是酒樓歌女。水仙花姿態(tài)婀娜,清香淡雅,恰似那些在酒樓中輕歌曼舞的女子,她們用美妙的歌聲和優(yōu)雅的舞姿,給人們帶來愉悅的享受,如同水仙花在水中綻放的那份靈動與柔美。
第四花“火棘花”,說的是雜耍藝人。火棘花生命力頑強(qiáng),顏色熱烈,雜耍藝人走南闖北,靠各種驚險刺激又精彩絕倫的技藝謀生,就像火棘花在不同的地方綻放光彩,他們的表演總能吸引眾人目光,帶來無盡歡樂。
最后一花“土牛花”,指的是挑夫。挑夫們每日肩扛重物,行走于大街小巷,就像默默耕耘土地的老牛一樣,踏實(shí)勤勞。他們雖然干的是體力活,但卻為城市的物資流通貢獻(xiàn)著自己的力量,如同土地孕育萬物,他們承載著生活的重量。
八門
“一門巾”(同金),這“巾”指的是算卦占卜之人。他們搖著卦幡,口中念念有詞,憑借著對陰陽八卦的理解,為人們答疑解惑,預(yù)測吉兇,仿佛能透過那一方巾布,看透世間的神秘。
“二門皮”,“皮”是賣草藥的。這些人背著藥箱,走村串戶,熟知各種草藥的特性和功效。他們就像大自然的使者,把山林間的草藥帶到人們身邊,為患者帶來康復(fù)的希望。
“三門彩”,這里的“彩”是變戲法的。他們手疾眼快,憑借巧妙的手法和道具,變幻出各種神奇的景象,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驚嘆不已,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奇幻色彩。
“四門掛”,“掛”指的是江湖賣藝的。刀槍棍棒,樣樣精通,他們在街頭空地拉開場子,展示自己的武藝,引得眾人喝彩,用汗水和努力換取生活的報(bào)酬。
“五門評”,“評”是說評書的。一張桌子,一把折扇,說書人就能繪聲繪色地講述古今故事,讓聽眾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或喜或憂,沉浸在一個個精彩的世界里。
“六門團(tuán)”,“團(tuán)”是街頭賣唱的。他們懷抱樂器,用歌聲傳遞情感,或悠揚(yáng)婉轉(zhuǎn),或激昂澎湃,歌聲飄蕩在街頭巷尾,為城市增添了別樣的風(fēng)情。
“七門調(diào)”,“調(diào)”指的是搭篷扎紙的。婚喪嫁娶、節(jié)日慶典,都離不開他們的手藝。那些精美的紙?jiān)痛罱ǖ呐駧ぃ葘?shí)用又美觀,為各種場合營造出獨(dú)特的氛圍。
“八門聊”,“聊”就是高臺唱戲的。演員們粉墨登場,在舞臺上演繹人生百態(tài),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這“五花”和“八門”涵蓋了過去社底層行業(yè),由于這些職業(yè)被看作是不入流的行當(dāng),被人輕視,因此“五花八門”常常帶有一絲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