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紋是自宋代以后常見的瓷器裝飾植物紋樣。
在中國文化中,竹子代表著正直、堅韌挺拔、寧折不彎的君子之品。
竹,清高而有節(jié),寧折不屈,開懷大度,通常與梅、松組成歲寒三友紋飾。
竹子因其挺拔、四季常青的特性,常被視作君子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氣節(jié)和精神的富足,表達人們對于高尚品格的追求。
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
《詩經(jīng)》中有關于竹的詩篇:“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竹修長挺拔,有昂揚絕俗之姿;疏朗瀟灑,有曠達君子之態(tài);蒼翠蔥蔥,四時常綠,有傲霜斗雪之志;下實上虛,中通外直,有律己虛心之操。
因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竹既是高風亮節(jié),剛正不阿的象征,又是謙虛淡泊,瀟灑俊逸的化身。
白居易在《養(yǎng)竹記》中,從本固、竹直、心虛、節(jié)貞四個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
時代精神之象征
雍正朝·清新的竹紋杯(大都會博物館)
明宣德 青花歲寒三友暗花雙龍紋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