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年國家旅游局把旅游主題定為“中國鄉村旅游年”,一切與“農家”、“鄉村”有關的字眼頻頻與旅游聯系在一起。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發展鄉村旅游的熱潮。
特色是鄉村旅游的生命力。一般來講,“農、鄉、土”為鄉村旅游的基本特色。但具體到實際,還分別有各自的主要特色:有建筑外表特色的,像徽派民居、傣族竹樓;有生態環境特色的,如大漠瀚海、林海雪原;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如古鎮古村、歷史名人、文物遺址。
規劃范圍
口門子村與北京市一級水源保護地密云水庫僅一山之隔,依山傍湖、風景秀麗。口門子村作為北京市區域內典型的自然漁村,是京郊眾多鄉村旅游目的地中漁文化氣息極為突出之地,有較好的漁業資源基礎。
花園村坐落于燕山山脈主峰霧靈山北麓,緊鄰霧靈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北京市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與河北省灤平、承德和興隆縣三縣接壤,是真正的一腳踏四縣之地。雄偉壯麗的明長城蜿在花園村邊延伸經過,關帝廟及保留完好的多個秦代烽火臺城樓與霧靈山幽美的山水景色相互融合,成為了古今游人慕游之處。
古北口村位于魅力名鎮古北口鎮的中心區域,自古便有“燕京門戶·京都重鎮”的美譽,蜿蜒雄偉的古北口長城穿村而過。古北口村旅游資源在類型上以人文、古建為主,民俗、自然為輔,尤其以北京市6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古北口長城最為著名,滿族民居、古御道、楊令公祠、抗戰烈士陵園、古北口抗戰紀念館等資源也成為古北口村民俗文化的良好載體。古北口的土地上飽含了風格獨特的滿族民俗風情、浸染著激懷壯烈的邊關文化、充斥著氣勢恢宏的長城古建,古北口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同還是寄托著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符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色彩。
項目難點
密云縣口門子村
1、如何提取區域內民俗文化體系中的特色因子,并將其在項目設計與景觀建設中有機表達;
2、如何為民俗村差異化競爭尋找合適的經營業態。
密云縣花園村
1、如何借勢周邊成熟景區,尋找特色經營業態,減小同質競爭摩擦;
2、以何種方式將零散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串聯起來,在區域內形成有花園特色的旅游賣點。
密云縣古北口村
1、如何在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中尋求平衡;
2、如何通過特色民俗項目為傳統旅游目的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并使旅游投資主體獲取合理的旅游收益。
規劃創新
一村一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村經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一村一品”運動:一個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發展農村經濟的活動。“一村一品”運動起源于日本大分縣,與我國目前推行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村一品”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最能體現當地優勢,二是最能占領消費市場,三是能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四是靠質量打響產品的知名度。
“一村一品”模式:按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形成過程中依靠的主要力量,劃分為龍頭企業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及其他類型。
核心思路
密云縣口門子村
“居綠蔭之間,享鱸魚之鮮。觀平湖之美,感自然之遷”,營造物豐人和、親切溫馨的近郊漁村。
本策劃方案以保護和整治為主,緊密結合原有民居建筑與周邊綠地系統,對民居建筑外立面與內部裝飾的民俗特色改造,并在重要景觀節點融入漁業文化。竹林、籬笆、茅屋,烘托濃厚漁家氛圍;釣魚、做魚、食魚,領略正宗漁味美食;漁歌、漁技、漁船,體驗漁夫傳統技藝;漁雕、漁燈、漁飾,帶回漁村美好回憶,最終達到“處處有景、景景各異、人隨景動、由景生情”的效果,努力樹立“京都第一度假生態漁村”的鄉村旅游特色業態品牌。
密云縣花園村
“小泉無聲潤細流,浮萍洑水顯輕柔。山中綠蔭蔽暇日,忽得涼風上心頭”。打造以生態避暑為主要功能的養生山莊,創造出自然與歷史的雙重旅游體驗,滿足游客尤其是老年人身體健康與精神放松的雙重需求。
本策劃旅游產品建設以整治的安達木河為基礎,精心營造安達木河景觀帶和花園村主干道綠化帶,通過修建一個中高檔次的避暑公園,最終使花園村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旅游產品豐富的養生避暑度假村,形成互動游樂、休閑避暑、文化體驗、景點觀光、度假娛樂等系列旅游產品。
密云縣古北口村
“依千年古城,賞邊塞美景;宿異域小鎮,品滿漢風俗。”將古北口打造成氣息古樸、底蘊深厚的民族風苑古鎮。
在嚴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基礎上,以滿漢民俗文化、長城邊塞文化兩條主線貫穿全場,在古北口村域內對建筑立面、景觀小品、導游標示進行民俗藝術改造,形成具有視覺沖擊力的6大標志性景觀組團。抓住“古北口”這個知名品牌,通過文化項目設計及主題節慶舉辦,把邊關民俗文化精髓落實到旅游產品上,形成古北口特色旅游吸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