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日,甘肅高臺縣博物館開館,展出200余件珍貴的魏晉壁畫磚,其中類型包括神話、狩獵、庖廚、出行、日常文化娛樂生活等,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古代河西地區人們在農業開發、民族融合、絲綢之路暢通的歷史畫面。
甘肅高臺博物館館長趙治瑞說,這些珍貴文物地展出,讓游客通過參觀,了解絲路文化,了解河西文化,同時保證文物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更好地保護文物。
高臺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以來,這里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和軍事關隘。悠久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珍貴而豐富的歷史文物,漢唐大型古文化遺址駱駝城、許三灣古城及周圍墓群,以其數量眾多、分布密集、保存完好而聞名于世。
趙治瑞說,魏晉時期,大批中原人士避難河西,給當地帶來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得河西綠洲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駱駝城、許三灣墓葬出土的壁畫磚,反應當時社會生活的塢堡樓院、歌舞宴筵、車馬行旅、品茗清談、圣賢故事等方面內容,這些珍貴的歷史畫面,真實反映了當時文化紛呈、思想解放、個性張揚的社會風尚,是研究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政治、經濟和審美文化情趣的形象資料。
高臺博物館總投資2737萬元,其中,高臺籍新疆企業家新疆通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正國先生無償捐助2000萬元,展覽面積2723平方米,文物庫房800平方米,館內現有藏品近5000件,其中一級文物132件,二級文物292件,三級文物151件。
這里的文物時代大多為漢、魏晉時期。魏晉壁畫磚、彩繪木器、木版畫、十六國時期的紀年簡牘和漢晉絲綢,構成了博物館的館藏特色。此次共展出737件,其中壁畫磚274件。
館藏彩繪壁畫磚曾赴加拿大、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展出,先后被命名為張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高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