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古代的名醫,大家想到的是多半是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男性名醫。
但中國古代還有4大偉大的女名醫。只因女醫師社會地位不高,所以能在史籍上留名的更是鳳毛麟角。
第一位:(西漢)義妁
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名醫,來自西漢武帝時期的“義妁”。
義妁,西漢大國醫。自小喜歡民間醫藥,從不同的“赤腳醫生”那里學到豐富的醫藥知識
并運用于實踐,很快在民間便獲得“女中扁鵲”的美譽。
義妁,不僅擅長內科疑難雜癥,還對外科、針灸等也頗為精通。
因此她被聘任為女侍醫,專為皇太后治病,備受太后信任。基于這份信任,她弟弟義縱還被皇太后舉薦入朝為官。
不過太后駕崩后,史書也見不到義妁其他的記載,讓我們難以見到義妁更多的“傳奇”。
第二位:(西晉)鮑姑
鮑姑,出生于官宦世家。
她父親是南海太守鮑靚,道教信徒,把鮑姑許配給他的徒弟,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葛洪。
葛洪作為著名的道家煉丹師兼一代名醫,其醫術也是十分高超的。
鮑姑跟隨丈夫一起煉丹,行醫,并不斷精進自己的醫術,尤其擅長灸法,以治贅瘤與贅疣而出名。
葛洪的著名著作《肘后備急方》中,關于灸方就有90多條。可葛洪并不擅長灸法,所以書中的灸方,一大部分可能就是鮑姑的醫術總結。
鮑姑被譽為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
第三位(北宋)張小娘子
張小娘子,原名不詳。而張小娘子這個名,還是宋仁宗所賜名的。
而小娘子,則是宋代對年輕貌美女子的稱呼。就像現在大家喊“靚女”、“美女”一樣。
不過宋仁宗還稱張小娘子為“女醫圣”。可見張小娘子的醫術驚人。
張小娘子,擅長外科,只要是患有瘡瘍癰腫的病人前來診治,她幾乎手到病除,特別厲害,在民間的名氣極大。
宋仁宗也請張小娘子給他后宮的妃子們看病,張小娘子不僅醫術高,還有一手養顏美容的秘方。后宮的妃子用過這秘方,皮膚白皙嫩滑,容光煥發。
宋仁宗才會賜名,并邀請她做女醫官,不過張小娘子謝絕,回到民間繼續懸壺濟世。
第四位:(明)談允賢
談允賢出生在醫學之家,祖父母、父親都是有名的醫生。
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從小就對醫學十分感興趣。十來歲時在其祖母的教導下,就不斷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掌握了豐富的醫學知識。
在其婚后生病期間,自己和子女些的疾病,都是她親自來治療調理。
談允賢,擅長治療婦科疾病。很多的婦科病患者都經常來找她看病,談允賢也是辨證用藥,療效顯著。因此名聲也傳遍各地。
談允賢不僅醫術高超,還特別善良。
古籍中記載她“以醫藥濟人,衣食常不給,而所得悉施貧者”。也就說她行醫賣藥救濟百姓,自己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但凡有點收入,全都拿去幫助窮人。
談允賢50歲時,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撰寫成《女醫雜言》。
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本婦科醫案,也是唯一的一本古代女醫著作。
因為古代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好,致使未能有更多女性加入醫療事業,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