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今年年內,《故宮保護總體規劃》有望獲批。這相當于給紫禁城的保護和利用立了規矩,任何管理使用單位都必須遵守。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主持首次規劃咨詢會,廣發“英雄帖”。他坦言:“規劃的總體目標不僅是眼下的利用與保護,而是著眼于‘世代傳承’。”
距上一次《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大綱(2003-2020年)》發布至今已隔11年,故宮保護范圍首次從平面擴大到360度——地面,9300余間古建逐屋編制保護方案,更多宮廷生活場景得到復原;地下,元大內遺址、紫禁城地下都是文物可能埋藏區,挖鏟子土要先審批;半空,監控范圍擴大到整個皇城,最終實現城內最高建筑不超過12米,相當于三四層樓的高度。
28%古建騰退開放
故宮擁有3個第一——年接待游客超過1500萬人次,創世界博物館第一;180余萬件珍玩古董的館藏數量,世界第一;1500余名職工的管理規模,堪稱世界博物館之最。單霽翔說:“編制規劃就是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讓故宮有序發展。”
與以往一樣,單霽翔總是勇于從內部開刀——疏解約半數辦公人員出宮,紅墻內除保留必要的安全保衛和有關業務部門外,逐步外遷其他職能部門、業務部門和研究部門。此舉將騰退宮內大約5.1萬平方米的用房,相當于28%的古建將清空,有望對外開放。
規劃的制定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展示了一張藍圖——代表基礎設施和辦公管理的用房環繞著紫禁城,繞著宮墻圍成半封閉的環形。內部大部分區域都是淺黃色的開放展示院落,期間靠北有兩三片淺綠色的區域,為限制開放區。專家解釋,這里文物分布比較密集,或院落相對狹小,不具備全面開放的條件。還有一些橘色區域占據了邊角位置,這里是規劃的地上庫藏區域。粉色的區域則分布在地圖的上、中、下3個位置,這是未來的游客服務院落。
單霽翔說:“規劃從2012年啟動制定,當時的目標是故宮80%實現開放,但是現在我們認為可以擴大到82%。”
88.3%面積不許建新
宮內有9300余間古建和約9000件現代建筑,今后,每個房間都會有編號和保護級別。按照初步測量,93.67公頃為重點保護區,相當于88.3%的宮內面積不能建新,不許隨意動土。還有大約12.42公頃為一般保護區,這些地方可以建設一些附屬設施,基本都位于東西兩側宮墻附近。
陳同濱說:“故宮迫切需要開展建筑精測,改變以往古建監測只劃輪廓線的狀態。”這種測繪需要記錄包括每一塊磚石的狀態、上面的雕花情況等。“整個工程得持續數十年,但是這個數據庫對于故宮的千年大計很有必要。”
同時,活的文物也將在古建修繕的過程中傳承下去。故宮的修繕項目將變成一個個科研工程,宮式建筑傳統技藝的傳承也將設定規劃。每一座古建都將有自己的日常維護手冊,堅持最小干預、保存歷史信息的原則。
這些院落得到有效保護后,將成為宮廷文化展示的窗口。“故宮建筑本身就是最精美的展品,除了文物展覽外,一些區域將恢復成明清原狀,展現各種皇家生活場景。這些也是觀眾最感興趣的。”單霽翔透露,故宮還將新建北院區,彌補宮內不宜動土建新的不足,滿足博物館的參觀和科研需求。
故宮擴容至1463公頃
在規劃中,保護對象被明確為紫禁城、端門、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5處明清皇家建筑群中的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算上緩沖區,這處世界文化遺產地范圍首次擴大到1463公頃。
“2003年開始制定的《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大綱(2003-2020年)》,當時的建控范圍就是貼著紫禁城繞了一小圈。如今已經過去11年,大高玄殿等重歸故宮,建控范圍也首次擴大,比如新增了7.8公里的環境協調區,還劃定了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區。”陳同濱說,“皇城內都是文物埋藏區,這次特別強調元大內遺址,是因為最近幾年總有傳言要在景山與故宮之間修建隧道,緩解交通擁堵。這種做法是對文物古跡的破壞,一定不會被允許。”
半空,也是此次規劃中濃墨重彩的部分。眾所周知,文物古建周邊會設定區域,限制新建筑高度。而這個規劃的終極目標是:皇城內的建筑以平房為主,不超過3至6米,遠端個別區域允許9至12米高的建筑。這樣才能凸顯北海白塔和景山,再現古都壯美的建筑秩序。
不過,這個目標并未給出實現的時間表。專家解釋,新建筑不可能要求拆遷,但是建筑都有使用壽命,到期后再建就應遵守規定。
宮外單位也要守規矩
陳同濱說:“規劃中涉及的5處單位,使用單位有七八家,給管理帶來一定難度。”比如緊鄰城垣種植的柳樹明顯違背古代宮城周邊禁止植樹的安保禁忌,與歷史原貌不符。單霽翔說:“當年進故宮盜寶的蟊賊就是借這些樹逃跑的,可是樹在宮墻外,不歸我們管。”筒子河南段分屬于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保護方案故宮缺乏話語權。
“希望通過此次規劃的編制批復,設立統一的保護方案,讓遺址保護有章可循,不因管理使用單位不同而產生偏差。”專家希望這個規劃能夠幫助故宮首次實現完整保護。
規劃中明確:要逐步移除不當種植的樹木;對部分歷史院落,如西河沿、內務府和造辦處等,實施空間格局的恢復;拆除所有與保護和展示無關的建筑物;依據歷史檔案恢復各院落、筒子河圍房的建筑歷史外觀形態。
宮內的改造已經排出時間表。比如,8月故宮500多塊導覽標識將更新;今年年內故宮殘墻將徹底消除;3年內故宮將消除瀝青路。
單霽翔認為,目前這個規劃是“踮腳夠得著”的狀態,每隔一段時間,故宮將評估論證實施情況,根據情況隨時修編,滾動向前推進。
相關新聞
同一身份證將設月入宮上限
本報訊(記者劉冕)自從故宮日限流8萬人次以來,網絡購票人數首次破萬,比例提升到17.2%。單霽翔透露,7月7日以前故宮還將公布限流細節,應對可能出現的大客流。其中包括限定同一身份證每月入宮次數,杜絕黃牛倒票。
未來,故宮將研究推出手機預約和自助購票等方式,方便觀眾購票參觀。“網購門票會享受一定優惠,減少窗口售票的壓力。”單霽翔坦言,目前確實有人利用每人每次可以購買5張故宮門票的機會,在高峰時段代客購票、肆意加塞兒、加價出售、從中牟利,嚴重擾亂了正常的購票秩序,造成高峰期售票窗口排長隊的現象。對此,故宮博物院將定期統計高頻率購票人員,并進行篩查,將其中能夠確定的非法身份人員列入“黑名單”,禁止其通過任何渠道購買故宮門票。
日限流只是故宮的第一步,未來,故宮除了每年動態調整限流人數外,還將整理收集限流數據。新的監測中心將實現對某一區域瞬間總量的控制,比如御花園發出預警時,故宮方面將引導觀眾參觀其他區域。“最終目標是實現控制瞬間擁堵區段的觀眾流量,相當于變定額限流為動態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