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在新鄭市鄭國三號車馬坑發掘現場,經過5個多月的發掘,考古人員已清理出了3輛車,發現有車輪、車轅、車輿等,其中,一輛為大型安車(古代高級官員或貴族坐乘的馬車),隨之出土的還有車上的青銅部件等裝飾品。
裝修奢華的國君用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在地下埋了2400多年,但經過考古人員的清理,兩輛車的模樣已經呈現在大家面前:兩輛車南北并排,車頭向西,車衡、車轅、車輿(車廂)、車輪清晰可辨。而在兩輛車車衡的下方,一匹馬的頭骨也已出現。在南側已經出土的馬車旁,車輿頂部出現了幾根類似筷子模樣的東西,專家介紹說,這應該是青銅材質的飾件。古代的安車車輿上面都有頂,而這些青銅飾件,主要就是用來固定車頂的。
這次在鄭國三號車馬坑內新發掘出的這輛車,車長2.5米、寬1.6米左右,車篷發現有棕色、棕赤色漆片,車篷上發現有席紋痕跡,是迄今為止鄭韓故城內形制最大、裝修最奢華的國君用車。
發掘全程向公眾展示
最讓人興奮的是,這輛車的車輿上部出現了彩席。考古專家介紹說:“為了遮陽、避風和避雨,古代馬車車輿頂部都有篷布,篷布要么是席、要么是油布,而這輛車頂部的席,竟然是彩席。”這張席的紋飾清晰,而紋飾上微微泛著紅、黑、褐等多種顏色。這也是在鄭韓故城內首次發現帶有彩席的馬車,刷新了考古紀錄。
據了解,和以往考古發掘不同,本次考古工作全程向公眾展示,這在河南考古發掘歷史上也是首次。三號坑正上方設置了巨大的四面屏顯示器和一臺360度錄像機,同時還配備了多種先進的考古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