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物:雕塑展現的生命之美
最為典型的希臘藝術之美,得從希臘雕塑中尋找。大英博物館珍藏的一大批帕特農神廟雕塑,可謂古希臘藝術的頂點。這帕特農神廟,修建在雅典衛城山,為雅典娜女神而建,距今約2500年。它代表著人類文明童年時代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晶。其中很多雕刻就保存在大英博物館。那些由巨石塑造出來的神的形象全然是在參照人的形象制造,藝術家賦予他們更為理想的藝術形式,用外在的形式表現內在的力量。人們從中能夠讀出的,是生命體的飽滿、深刻內涵。

帕特農神廟雕塑《命運三女神》。這尊雕塑其實早已失去頭部與四肢,但那些僅存的飛揚衣衫、豐盈身軀、瀟灑姿態通過鬼斧神工般的雕刻加以呈現時,已足夠令人驚艷。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帕特農神廟雕塑中,最為攝人心魄的,當屬《命運三女神》。命運三女神是希臘神話中宇宙混沌之初最早產生的神,也是能量最為強大的神。她們分別名為克羅索、拉克西絲和阿特洛波斯,都是眾神之王宙斯與女神忒彌斯的女兒,負責掌控整個歐洲神話系統中所有神的命運,也支配每一位凡人的命運。在帕特農神廟的東側山墻上,古希臘最負盛名的藝術家菲狄亞斯主持制作命運三女神雕像。
當時,他面臨著兩道難題,一是怎樣在山墻橫向長條三角形的空間限制下創作雕刻群,二是通過什么樣的造型來傳遞神的形象。對于第一道題,藝術家的作答是,巧妙安排眾神的姿勢,最終一位女神高高端坐,一位蜷腿席地而坐,一位斜倚著,這樣的組合自然而生動,各自的姿態顯得隨意與放松。藝術家給第二道題的答案則是,塑造三位豐滿動人的女性形象,她們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盡現女性人體優美的輪廓,她們仿佛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今天人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命運三女神》其實早已失去頭部與四肢,但那些僅存的飛揚衣衫、豐盈身軀、瀟灑姿態通過鬼斧神工般的雕刻加以呈現時,已足夠令人驚艷。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生命之美。
中國文物:登峰造極的東方風雅
遠古時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的陶器,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漆器,魏晉的石佛經卷,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標刻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文化登峰造極的器物在大英博物館都能看到,其間蘊含的是含蓄秀美的東方風雅。

▲奧克瑟斯戰車模型。這是阿契美尼德時期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金銀藏品,可以追溯至約公元前5至前4世紀。(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摹本算得上大英博物館珍藏的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盡管入藏大英博物館百余年,這幅長卷能從庫房走進展廳為人們親睹的機會依然十分有限,只因歷經歲月沖刷的它極其脆弱。這是已知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集高水準的繪畫、書法、詩文于一身,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意義非凡。長卷依西晉張華集各代先賢圣女事跡寫成的《女史箴》而畫,原文12節,所畫亦為12段,每段畫一個故事,各有箴文與之相匹配。畫家采用如春蠶吐絲的游絲描手法,線條循環婉轉,均勻優美,每一根都仿佛充滿生命,筆下女史們下擺寬大的衣裙修長飄逸,形象生動。這幅《女史箴圖》曾是乾隆皇帝的心頭好,長卷上乾隆皇帝蓋的收藏章就多達37個。
大英博物館藏有的一對元至正青花龍紋大瓶,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至關重要的里程碑,也幾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這對瓷瓶在今天看來其實均有傷殘,且器型略有歪斜,但至少有這樣幾點奠定了它的“瓷王”地位。一來,瓷瓶的確切紀年直接書寫在瓶頸上,一目了然,那是元至正十一年,也即1351年。二來,瓷瓶幾乎囊括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如龍紋、海水、蕉葉、扁菊、云紋、雜寶等,且繪制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尤其龍紋的繪制,形象兇猛,騰云駕霧,生動之極。三來,它是公認的元青花斷代標準器,沒有這對瓷瓶,藏家與學者還不知道世界上存在元青花。在上個世紀,包括這對瓷瓶在內的千余件中國古陶瓷都是英國大維德爵士的私人收藏,2007年,這些中國陶瓷精品由大英博物館托管,兩年后被陳列于展廳永久向公眾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