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競爭激烈、資金缺乏的問題,使許多非國有博物館不得不面對這樣的選擇:改變、離開甚至消失。
由私人于1903年建立、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伯克希爾博物館(BerkshireMuseum)正面對著這樣的挑戰。在過去十年,伯克希爾博物館的財政出現了高達110萬美元的赤字,這對博物館之后的運營無疑是巨大的威脅。

“當一個物種受到威脅時,他們會適應,遷移或滅絕,從人類角度而言,則是變化,離開或消失。而作為地方博物館,如果我們離開或消失,就無法向公眾提供服務,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而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則是必不可少的。”伯克希爾博物館執行主管范·希爾茲(Van·Shields)說。
對此,這個已有百年歷史的博物館通過近兩年的研究與規劃決定嘗試一次大膽的改變——實施“重塑計劃”,創建一個全新的跨學科博物館,旨在探究科學、歷史和藝術之間的關系,以激發各年齡段觀眾的好奇心和猜想,保證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而這項“重塑計劃”無疑是伯克希爾博物館的“自救計劃”。
博物館自身定位的重塑
一百多年來,伯克希爾博物館一直是該地區首屈一指、以科學、歷史和藝術為內容的博物館。在此基礎上,伯克希爾博物館將創造一種全新的跨學科形式以增強博物館體驗。
通過結合全新的展示方式、尖端的科學技術以及新穎的詮釋角度,伯克希爾博物館希望探索這些珍貴歷史文物與當下社會的相關性。靜態的博物館展覽將轉變為動態的教學實驗室,使博物館在當地樹立其在科學、歷史方面的權威地位。

此外,通過激發觀眾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博物館得以促進當地在社會,文化和經濟方面的發展。
博物館決策理念的重塑
“我們所遭受的危機,使我們意識到必須要創造一個全面的目標,即以社區為中心。”希爾茲說,“博物館的決策產生不再只是來自理事會內部的小范圍討論,而是傾聽各方的聲音。”
這次“重塑計劃”的規劃過程就顯示了對社區公眾需求的重視。
3組社區領導會談
(1)利益相關者咨詢委員會由18位人士組成,旨在向博物館提供社區公眾的廣泛需求。這些人則來自伯克希爾郡的商界、非營利組織和慈善機構;(2)項目工作組則由伯克希爾郡13個機構的代表組成,旨在探討項目方面的協作,主要圍繞教育和跨學科經驗展開討論;(3)文化伙伴工作組則邀請伯克希爾郡12家同行機構的領導(例如環境、歷史、表演以及視覺藝術機構)出席討論。
22組社區公眾會談
(1)約有235位社區公眾參加;(2)參與者年齡在8至55歲之間;(3)參與者包括公立和私立學校的當地兒童,博物館捐助者、會員和志愿者,年輕專家,企業領導,民宿房主等。
通過與個人和小團體進行的幾十次會議,博物館得以對反饋意見進行收集和評估。除了博物館理事和工作人員,約有400人通過上述會談參與了此次社區咨詢。
對于計劃規劃過程中,社區咨詢所提出的幾個難題與挑戰,博物館也制定了相應的策略。這些難題與挑戰包括:缺乏資源的學校、持續下降的人口以及無力負擔文化機構的居民。博物館對這些挑戰的回應包括:為受過良好教育、充滿好奇以及擁有多項才能的人才創造資源;提供與伯克希爾發展相關的當代觀點,并激勵人們聯系到自身發展,成為當地以至全世界的合格公民;將博物館打造為當地最好的文化機構。
博物館財政策略的重塑
伯克希爾博物館這項“重塑計劃”還包括一個大膽的財政策略,旨在加強博物館對資金的有效利用。
除了升級博物館設施和完善核心教育體驗之外,博物館還將把所獲得的捐贈作為運營基金,通過投資收益來增加年度收入,以維持運營。博物館還需控制資產負債表,以減少經濟風險。博物館需要結清現有債務,并建立儲建立長期資金維護儲備金,以減輕意外事件所帶來的損害。

為了支持財政策略的重塑,此次博物館與蘇富比合作,出售館內約40,000件藏品(包括兩張諾曼·洛克威爾的作品),這些被出售的作品被博物館認為對今后發展方向并沒有太多價值,并未對其新的跨學科解讀計劃做出直接貢獻,只是單純展示科學或歷史單方面內容。這項出售非必需藏品的措施在未來可能會為博物館帶來5000萬美元的收益。
博物館還將繼續通過籌款活動、企業贊助、會費繳納等一系列措施,向會員,訪客和支持者尋求經費支持。
編者按
不同于美國,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在博物館總量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這就意味著非國有博物館需要面對來自國有博物館巨大的競爭壓力,加上之前缺少相關的政策支持,非國有博物館不得不長期面對“生與死”的艱難抉擇。想要生存,非國有博物館就必須對自身運營理念和方式作出調整與改變,以適應這個社會,而并非讓社會去接納一成不變的自己。
近日,國家文物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即表明了國家對于非國有博物館的支持。其中,除了提出完善對于非國有博物館的政策扶持,更是鼓勵非國有博物館在理念與方式上進行轉變。
美國伯克希爾博物館的“重塑計劃”也給我國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思考:
一.根據社會需求與本館內容,打造自身獨具特色的定位。通過特色定位,提高博物館競爭力與影響力;
二.重視社區公眾的需求,建立公眾導向的博物館,以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為目標。非國有博物館必須意識到社區公眾是其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博物館若想可持續地發展,便不能忽略公眾的需求。
三.開拓資金來源渠道,制定有效的財政策略。通過個人籌款、會員制收費、企業贊助、基金會支持等方式為博物館運營募集資金,由于我國博物館不允許銷售藏品,博物館則可以通過提供餐廳、衍生品等服務進行自我創收。同時,博物館應該建立有效利用資金的財政策略,比如建立內部基金會,以投資收益維持博物館運營,增強博物館面對風險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