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著“海上花園”美譽的鼓浪嶼,近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2處世界遺產,同時入選的還有被譽為“高原水鄉”的可可西里。多年來,我國十分重視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瑰寶開始走向世界。與此同時,如何在申報過后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有效保護和科學開發,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1- 申遺成功緣何意義重大?
鼓浪嶼是中西方之間文明碰撞的產物,對鼓浪嶼的傳承,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我國對于現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態度,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
可可西里是環境脆弱的無人區,中國政府推薦可可西里申遺并成功,是對國際社會作出的一個承諾,其價值觀上的意義更為突出。
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以及被認可,是國際上的主流遺產專家對中國文化遺產和財產價值的認可。我國目前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在全球位居首位,這既說明我國是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大國,也說明我國對遺產保護的承諾與責任越來越多。
-2- 文化遺產商業化真如洪水猛獸?
一個遺產從本地遺產到國際認可,意味著要動用社會資本得到廣泛認可,并開展廣泛宣傳,這個過程本身帶有商業化的性質。但申遺的目的在于傳承與保護,是有一定限制的商業化,被稱為“可接受的改變極限”。
此外,遺產商業化應區別看待,將傳統的物質遺傳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進行開發可取且有利,過度或不當的、違背遺產保護原真性的商業化形式則不被認可。商業開發可助力文化遺產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如何在保存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商業開發。
-3- 申遺成功后,我們該如何看待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數量的增多和普通公眾關注度的高漲固然可喜,在增長文化自信的同時,也應意識到,是否被列為世界遺產并不影響我國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并非通過世界遺產名錄的認可才能獲得自信。另一方面,我國之所以積極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申請得到世界遺產的認可,是希望獲得更多國際組織對我國遺產保護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并展示我們對世界遺產保護的責任,以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社會公眾應該意識到,我國遺產的價值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結語:
我國的鼓浪嶼走了將近十年的路才最終走進《世界遺產名錄》,每一次的申遺成功,都是世界對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肯定,也是對悉心守護和照料這些文化遺產的人們的最好褒獎,值得每個人倍加珍惜。成功申遺并非終點,而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起點。
如何超越觀賞價值和商業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化遺產這塊“金子招牌”的文化價值顯得更為重要。回到申遺的起點,不忘初心,用心守護,是走出這個怪圈的最佳路徑。這也正是“后申遺時代”下,我們每個人對人類文明和文化遺產所應秉持的敬畏態度。
特別鳴謝
劉思敏旅游問題專家、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
張朝枝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
注:部分圖片文字來源于互聯網,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