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美中收藏家協會會長、著名旅美華裔收藏家周德昭收到好友的通知,參加前美孚資深董事的遺產拍賣會。為搶先得到好東西,他凌晨3點出發去排隊。按照美國的慣例,這類拍賣會是先到者有權先得,半夜排隊的情況很常見。進去后,他一眼看到一個龍紋罐,仔細觀察發現,這是一個品相完整的明朝天啟3年唐氏制造款三彩龍紋罐,便立即買下,因為這種龍紋罐即便在國內博物館都很少有品相完整的。他請專家鑒定,結論是,這是一個完完整整、地地道道的天啟年間的東西。
“1999年以前,蘇富比(微博)和佳士得在美國舉辦的拍賣會上,拍賣的亞洲藝術品通常是日本的,中國藝術品價格很低。競拍者以美國白人為主,即便有亞洲人面孔,也通常是日本人和韓國人。1999年后,中國藝術品在海外的拍賣價格不斷飆升。競拍者多是華人。”周德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999年到2008年,很多美國藏家對中國藝術品處于觀望狀態,認為中國古董不如歐洲、印度、日本、埃及。而近10年來,觀望期已過,越來越多美國藏家開始掏出真金白銀收藏中國古董,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歐洲文物價格的提升。“美國人收藏中國古董的熱情剛剛開始。”
周德昭說,包括華人收藏家在內的美國收藏家喜歡收藏的中國藝術品包括明清瓷器和玉器、明清及現代書畫、古舊家具和青銅器。美國收藏家獲得中國藝術品的渠道大致有幾個:在跳蚤市場或雜貨市場,有時可以淘到寶貝;拍賣公司特別是一些小拍賣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經常無人問津,如果光顧有可能找到好東西;遺產、財產的拍賣,一般是經過家族同意,賣掉包括房子之內的全部東西,通常在已故者家里進行。
對于中國藝術品的價值,周德昭認為,要看具體的物件,“如果是真東西而且是收藏有序,也就是東西的來源清楚,中國藝術品在美國的市場價值非常高。”不過,目前中國有一些假東西流到海外,一些不法商人用假東西騙人,影響了中國藝術品的聲譽。
周德昭說,中國藝術品流失海外大致經歷過早期傳教士帶走、八國聯軍等侵略者的掠奪、軍閥混戰及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的流失等,文物流失最多的時期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政府對文物管理政策還沒有明確方針,很多海外收藏家、文物販子把中國的寶貴文物帶到海外。“做出這樣的判斷是有根據的,海外拍賣公司的拍品和海外民間藏家的藏品,很多都可以證明,大量文物流失的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初。”
不過,中國藝術品的回流趨勢正在持續。方式包括海外藏家轉讓出售,中國買家帶回中國;來自中國的拍賣公司和游客把買到的中國藝術品帶回中國等。周德昭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國家社會穩定,人民有閑錢去收藏,從而推動了中國藝術品的回流和價格的提升。他預計,中國藝術品回流的熱度還會持續5到10年。